明武宗驾崩,无子嗣,内阁首辅杨廷和依兄终弟及的祖制,立武宗的堂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帝,即明世宗(嘉靖)。
新帝即位后,立刻想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帝,生母为皇太后,但这违背了儒家礼法,他作为武宗的继承人,理应尊武宗的父亲明孝宗为皇考父亲,而自己的生父只能称皇叔考。
这就是大礼议之争。
以杨廷和为首的绝大多数朝臣坚决反对嘉靖帝的做法,维护礼法,杨慎也坚定地站在父亲一边,杨廷和因多次抗争无效,辞官归乡。
嘉靖三年,嘉靖强行下旨,尊其生父为皇考,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时任翰林修撰)悲愤地说:
“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他联合了包括王元正、何孟春在内的二百多名官员,畔伏阙痛哭,声震宫阙,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向皇帝死谏。
嘉靖皇帝勃然大怒,下令锦衣卫逮捕带头的官员,杨慎被两次廷杖,被打得死去活来,几乎毙命。
之后,他被削去所有官职,判处永远充军,发配到当时极其荒凉、瘴疠横行的云南永昌卫。
从此,他永远离开了政治中心,开始了长达三十五年的流放生涯,嘉靖对他恨之入骨,终生不曾赦免他,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每次大赦天下,嘉靖都会特意加上一句杨慎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