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8军副参谋长率部运粮时,被大批土匪包围,一夜血战后,他却给上级发报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8-23 21:39:31

1949年,18军副参谋长率部运粮时,被大批土匪包围,一夜血战后,他却给上级发报:“不需要派兵支援,只要送几顶蚊帐就行!” 18军,军长是鼎鼎大名的张国华,接到的任务是准备进藏。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后勤补给线就是生命线。可土匪就盯着这条线打。 就在这节骨眼上,1950年7月,18军副参谋长匡斌到地方检查工作,正好搭上一辆运粮车去雷山县。跟他走的,只有一个警卫班,加上押运班,总共也就十来个人。 车开进雷公山地界,那路叫一个烂,两边是看不到顶的原始森林,湿气、瘴气混着泥土味,让人直犯晕。老司机都说,这地方白天都可能撞见“山神爷”。 怕什么来什么。车子拐过一个急弯,一棵倒下的大树把路给堵死了。 “不好!”警卫班长喊了一声。 话音没落,两边山坡上枪声就响了,子弹“噼里啪啦”地打在车身上,跟过年放鞭炮似的。紧接着就是一阵鬼哭狼嚎般的叫喊:“缴枪不杀,粮食留下!” 从枪声的密集程度判断,匡斌心里咯噔一下:至少上千人。 匡斌是谁?湖南湘乡人,跟陈赓大将是老乡。从长征到抗日,再到解放战争,什么硬仗没打过?面对这阵仗,他眼睛都没眨一下。 “下车!抢占右边那个制高点!”他一声令下。 那是个石头山坡,怪石嶙峋,是唯一的天然掩体。战士们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反应极快,抱着枪就地一滚,眨眼间就冲了上去,依托石头跟土匪对射起来。 土匪一看,哟呵,是块硬骨头。匪首狞笑着下了死命令:“围起来,慢慢炖!”他们也不傻,知道解放军枪法准,不跟你硬冲,就玩人海战术,把你围死。 这下麻烦了。我军被死死压在小山坡上,弹药有限,粮食更别提。匡斌让报务员赶紧联系军部,结果更糟心的事来了——电台在刚才的颠簸和枪击中,坏了! 报务员急得满头大汗:“参谋长,发不出去!”匡斌面不改色,拍拍报务员的肩膀:“别慌,慢慢修。咱们弹药还足,跟他们耗得起。”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白天土匪冲了几次,都被打退,丢下几十具尸体。他们也学乖了,只在远处放冷枪,时不时喊话劝降。 真正的考验是晚上,当年的雷公山,那蚊子叫“三条腿的轰炸机”,个头大,毒性猛,隔着衣服都能给你叮出个大红包,又疼又痒,钻心。那种痒,比子弹打在身上还难受,因为它磨你的意志。 后半夜,土匪趁着夜色又摸了上来。匡斌早有防备,战士们憋着一股劲,等土匪靠近了,一阵手榴弹加冲锋枪,又把他们打了回去。大家又累又困,眼皮都睁不开。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报务员捣鼓了一晚上,电台居然修好了! “参谋长!联系上了!快,请军部派援兵吧!”报务员激动地喊。 匡斌看了看浑身是包、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又看了看山下黑压压的土匪,沉思了片刻。 他说:“给军部发报,内容是:我部在雷公山与千名土匪遭遇,已激战一夜,敌数次进攻均被我击退。现无需派兵增援,盼速送几顶蚊帐来。” 报务员愣在那儿:“参谋长,您说啥?不要援兵,要……蚊帐?” “对,蚊帐,越多越好。”匡斌的语气不容置疑。 匡斌解释道:“你们想,军部离我们多远?就算急行军,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两三天。这两三天,咱们怎么熬?但送蚊帐不一样,可以通知地方政府,派人想办法,一夜就能送到。” 他指着山下的土匪,接着说:“咱们被蚊子咬得受不了,他们人多,挤在那山坳里,只会更惨。这场仗打到最后,拼的不是子弹,是意志力。有了蚊帐,咱们就能轮流睡个好觉,养足精神。他们呢?只能睁着眼喂蚊子。此消彼长,你说谁能赢?” 大家恍然大悟。高,实在是高! 这封“奇葩”电报发到18军军部,军长张国华看完,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拍着桌子说:“这个匡斌,鬼点子就是多!告诉他,蚊帐马上到,让他顶住!” 电报这东西,当时土匪也能截获。他们拿到电报,匪首和几个小头目研究了半天,也懵了。 “这是啥子搞法?激将法?” “莫不是有诈?他们是不是有啥秘密武器,跟蚊帐有关系?” “管他娘的,共军没援兵就行,咱们耗死他们!” 嘴上说得硬气,但土匪们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他们被蚊子叮得鬼哭狼嚎,不少人浑身挠得跟得了皮肤病一样,战斗力直线下降,士气越来越低落。 反观解放军这边,当天夜里,地方游击队就冒死送来了几顶宝贵的蚊帐。战士们轮流钻进蚊帐里休息,虽然环境还是那么恶劣,但能睡上一个不被蚊子骚扰的安稳觉,那精气神立马就不一样了。 就这么僵持了两天。山坡上的解放军精神头越来越足,还能听到他们中气十足的歌声。山坡下的土匪们则一个个眼圈发黑,无精打采,跟霜打的茄子一样。 第三天,匪首终于顶不住了。手下的小头目跑来报告,说兄弟们有一半都快被蚊子抬走了,再耗下去,不用解放军开枪,自己就散伙了。 匪首一咬牙:“撤!” 上千名土匪,就这么灰溜溜地撤走了。匡斌带领战士们,不仅保住了自己,更保住了那批宝贵的粮食,最终安全送达目的地。

0 阅读:0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