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美国的最大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了日本,让这个国家没能成为超级大国的霸主。从1968年开始,日本人口过亿,智囊团的计划是在2030年之前人口翻倍,变成超级大国,仅次于美国自己。可谁料美国从1979年便开始筹划打击日本。 那时候的日本,真的是风头正劲。经济快速腾飞,1970年代就超过西德,后来又甩开苏联,稳稳地坐上全球第二的位置。 国内很多人觉得未来无限光明,甚至想通过大量吸引周边国家的年轻劳动力,把人口在几十年里翻倍,这样经济和军事实力就能一起撑起来,一步步追到美国的身边。 可美国哪能眼看着对手冒头。1979年以后,美国政府几乎是把日本锁定为最直接的竞争者。第一个被盯上的,就是汽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丰田、本田在美国卖得特别火,美国的车企根本竞争不过。 眼看自家市场被日本人占了大半,美国就逼日本签协议,限制汽车出口数量。日本要是不答应,等来的就是高关税。最后只能同意,出口被卡着走。 结果,日本车没办法大量出口,车企为了保住市场,只能把工厂搬到美国。这样,美国本土不仅增加了就业,还分走了不少利润。对日本来说,本来是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却硬生生被人加上了枷锁。 更狠的还在后面。那时候日本的半导体完全领先全球,尤其是东芝,几乎压得美国企业抬不起头。美国看到这样下去不行,就指控日本低价卖芯片。 1986年,日本被迫签了半导体协议,把本国市场的一部分份额拱手交给外国企业。这一下,日本失去了原本牢牢掌握的优势,半导体行业也开始一路下滑。 在美国的连续打压下,日本企业选择了产业外迁。一头是把工厂迁到美国,另一头则是把更多生产线搬去中国和东南亚。80年代末,大量工厂进入广东、泰国、越南这些地方。 日本把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全都带过去,当地立刻迎来一波工业化浪潮。工人学到了新技术,供应链企业跟着升级,那些地区经济一口气提速了。 但日本本土却逐渐出问题了。国内岗位越来越少,年轻人机会不足,打算靠吸引外来劳动力翻倍人口的计划根本没办法实现。等工厂都搬走了,谁还愿意来日本打工?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速也慢慢停下来,到了90年代,整个社会掉进长期不景气。“超级大国”的梦想,其实到这里已经彻底没了。 与此同时,原本只是做代工的国家,却因为接收这些工厂,反而走出了自己的路。韩国逐渐有了三星,台湾则做出了台积电,亚洲的产业格局彻底被改变。 美国虽然保护住了当下的汽车和芯片企业,但长远看并没有阻止挑战出现,只是把“日本挑战”变成了“亚洲挑战”。简单点说,美国成功压住了一个日本,却间接帮中国、韩国甚至东南亚加速了成长。 短期,美国确实赢了,但从几十年的角度看,这场打击其实让竞争变得更复杂,它自己也没得到轻松。 你觉得如果当时美国没出手,日本会不会真有机会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
按照历史规律来看,中国将是全世界“最后一个”超级大国2011年,拉登死了。美国
【27评论】【81点赞】
yu
这么小的国土,怎能出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