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个画家,叫黄公望。他79岁高龄时,一天独自在江边作画,突然被觊觎他的仇家从背后推了一把,瞬间跌入滚滚江水中…… 黄公望生于1269年,原名陆坚,江苏常熟人。小时候父亲去世,被温州人黄乐收养,改姓黄。家里条件不错,让他从小读儒家书,学诗词,还接触绘画音乐。元朝初年,科举停了,士人仕途难,他年轻时进地方衙门干文书活。四十六岁左右,因上司张闾贪污案牵连,坐了牢。这打击让他对官场灰心,出狱后入全真教,当道士游四方,靠占卜过日子,把心力都放艺术上。 他的画受董源、巨然影响,融元代文人味,注重笔墨自由,结合书法诗词。赵孟頫是老师,他发展以书入画,作品显情感思想。王蒙、倪瓒这些后辈受他启发,推动元文人画兴盛。晚年他住富春江边,专画山水。《富春山居图》是他巅峰作,从七十九岁起画了几年,展现江两岸秋景,山峦起伏,溪流蜿蜒,渔舟村舍点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说到那落水事,据民间传闻,黄公望七十九岁在江边画画时,一个仇家因旧怨推他入水。他年纪大,体力弱,差点没命。幸好路过樵夫救起,带回家养几天。他感激这地方山水,就多住,观察江景山石,继续创作。那仇家心怀恶意,没啥好说,就那样。 获救后,黄公望1350年完成《富春山居图》,不久1354年去世。画流传到明代,收藏家吴洪裕爱得要命,临死想烧了陪葬,侄子抢救,烧成两段:前段《剩山图》在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这画象征元文人精神,笔墨韵味超越时代,成为中国山水画里程碑。 黄公望一生坎坷,反映元代士人困境。蒙古统治下,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许多隐居求自保。他从官场转艺术,体现文化韧性。这不光是个人事,还关中华优秀传统在乱世传承。我们国家重视文化自信,黄公望的画就是活例子,激励后人坚守信仰。 2011年,两段画卷合展,实现分离几百年重逢。这活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让民众深感《富春山居图》魅力,也把黄公望名字刻进中华文化长河。画中和谐意境,呼应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共生。 黄公望艺术影响深远,后世画家学他技法,推动中国画发展。他的故事提醒大家,艺术源于生活,需脚踏实地。别光看表面热闹,得挖内涵。像他那样,在逆境中创作,才有真价值。 如今,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两段,供人研究欣赏。这不只文物,更是民族精神载体。我们要保护好这些遗产,传给子孙后代。
范曾的人物画和徐悲鸿的人物画做个比较。这两幅人物画功底都不错且画风古朴干练,题
【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