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年冬,魏明帝曹叡病危之下,安排后事,选定了五个辅政大臣。可临死前,曹叡却变

帝王八卦 2025-08-23 04:27:34

238年冬,魏明帝曹叡病危之下,安排后事,选定了五个辅政大臣。可临死前,曹叡却变卦了,去掉了五人中的四人,又将一人加了进来。 曹叡最初敲定的辅政大臣名单,是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这五人。 曹宇,作为曹操的儿子,曹叡的叔叔,与曹叡自幼关系亲密,时常一同玩耍。虽说曹宇在曹操众多儿子中,并非声名远扬之辈,但在曹叡心中,他是值得信赖之人。 夏侯献是夏侯惇的孙子,夏侯氏与曹氏家族关系紧密,夏侯家族的影响力,仅次于曹氏。 曹爽是大将军曹真之子,他自幼与曹叡交好,凭借着家族的背景和自身与曹叡的情谊,被纳入辅政大臣之列。 曹肇是大司马曹休之子,曹叡选择他,也是希望借助曹休家族在军中的影响力。 秦朗是曹操的养子,他的母亲杜氏被曹操纳为妾室,秦朗因此在宫中长大,与曹叡年龄相仿,自幼相伴,关系亲近。曹叡对这位儿时玩伴颇为信任,给予他骁骑将军之职,并委以辅政重任。 从这份名单,可见曹叡的意图十分明显,他希望依靠曹氏和夏侯氏这些宗室力量,来辅佐年幼的太子。 毕竟,曹魏是曹操带领着曹氏、夏侯氏等宗族子弟,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打下来的江山。在曹操时代,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等宗族将领,为曹魏的建立出生入死,将整个家族命运与曹魏绑在了一起。曹操对他们极为信任,将主要兵权都交给了这些宗族将领。此后,曹休、曹真等第二代宗族将领,继续在曹魏中担当重任,掌控军权。 然而,就在曹叡满心以为安排妥当之时,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站了出来。刘放和孙资从曹操时代起,就开始掌管诏令机密,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 刘放和孙资长期掌控机要,这让许多人心中不满,其中就包括夏侯献和曹肇。夏侯献和曹肇自恃与曹叡关系亲密,对长期把控机要的刘放和孙资心生嫉妒,甚至曾多次扬言,一旦自己掌权,刘放和孙资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当刘放和孙资得知夏侯献、曹肇被列入辅政大臣名单后,如坐针毡,深感自身处境岌岌可危。他们清楚,若夏侯献和曹肇日后得势,自己必定没有好果子吃。 为了保住自身的权势和地位,刘放和孙资决定对曹叡的托孤安排进行干预。 此时,一个意外情况的出现,给了刘放和孙资可乘之机。 当曹叡在病榻前召见曹宇等五人时,领头的燕王曹宇却极为诚恳地推辞辅政重任。曹宇的这一行为,究竟是出于真心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还是故作姿态,已不重要了,因为他的推辞,让病重的曹叡陷入了犹豫之中。 曹叡顺势询问身边的刘放和孙资:“既然燕王推辞,那你们觉得谁可以担当此重任?” 两人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刘放率先开口:“陛下,依臣之见,曹爽将军可为重任。” 孙资也赶忙附和:“对,曹爽将定能辅佐太子。” 紧接着,刘放又补充道:“陛下,还应召回太尉司马懿,让他与曹爽一同辅政。” 曹叡听后,召来曹爽问:“你能承担这样的大事吗?” 曹爽不过是个公子哥,面对如此重大的责任和皇帝的询问,顿时紧张得汗流浃背,结结巴巴,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见曹爽是这个样子,曹叡一寻思,看来也只能让司马懿和曹爽一同辅政了。 不久后,曹叡正式下诏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四人被踢出了辅政序列。 239 年正月,曹叡已奄奄一息,命悬一线,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拉着赶来的司马懿的手,艰难地说道:“我把后事嘱托给太尉,你要跟曹爽一起辅佐太子,能把后事托付给你,我便死而无憾了。” 说着,曹叡指着年仅八岁的曹芳,对司马懿说:“太子就是他。太尉,你可要看清楚了!” 接着,曹叡又叫曹芳抱住司马懿的脖子。 司马懿流着泪说道:“臣一定竭尽全力辅助太子,请陛下放心。” 曹叡微微点头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曹叡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这一决定看似是为曹魏找到了两位可靠的辅政大臣,实则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曹爽其人志大才疏,并无多少真才实学和谋略。在与司马懿共同辅政的过程中,他独断专行,任用亲信,大肆排挤朝中异己,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 而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在曹魏政权中根基深厚,威望极高。他老谋深算,善于隐忍,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爆发了高平陵之变。 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趁曹爽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祀之机,发动政变,迅速控制了洛阳城。 司马懿以太后的名义,宣布曹爽的种种罪行,剥夺了曹爽的兵权。曹爽惊慌失措,最终在司马懿的威逼利诱下,选择了投降。 然而,司马懿并未就此放过曹爽,不久后,便以谋反罪将曹爽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诛灭三族。经此一役,曹魏的实际控制权彻底落入司马懿手中,司马氏家族开始走上了篡魏的道路。 曹叡精心安排的托孤之举,本是为了延续曹魏,却因种种意外和变故,最终成为了曹魏走向灭亡的开端。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