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织境:当抽象雕塑遇见流动的诗】——鸣聊体育第三次体验官感受分享:站在“超

进取清风中 2025-08-23 00:41:31

【光影织境:当抽象雕塑遇见流动的诗】

——鸣聊体育 第三次体验官感受分享:

站在“超验之域——爻-钟蔚帆”展厅中央,最先攫住视线的,不是那些金属与石材构筑的抽象形态,而是游走在雕塑表面的光。它们像一群沉默的叙述者,用明暗切割空间,用流动晕染边界,让原本冷峻的雕塑忽然有了呼吸的温度。

钟蔚帆的“爻”系列,本就带着东方哲学的留白。扭曲的钢条似在拉扯无形的力,堆叠的石材藏着平衡的玄机,这些剥离了具象的形态,初看时总让人有“摸不透”的距离感。但当展厅的光随时间渐次变化——清晨的柔光让金属曲面泛着雾状的白,午后的斜光在石材褶皱里刻下深褐的影,黄昏的暖光又让整个雕塑群笼上一层琥珀色的纱——那些抽象的线条忽然活了。

光成了最好的“翻译”。它让雕塑的弧度有了叙事性,仿佛能看见钢条在光影里生长、弯折;它让材质的肌理显露出情绪,石材的粗粝在强光下是倔强,在弱光里成了温柔。有位观众对着同一座雕塑驻足良久,她说:“刚才看它像对峙的山,现在光移了,倒像相拥的云。”这正是光影的妙处:它不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打开更多想象的切口。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巧思,正在于没让光影成为雕塑的“背景板”,而是将两者编织成共生的场域。当光与雕塑的轮廓重叠、交错,抽象艺术便不再是高悬的符号,而成了每个人都能触摸的情绪——或许是某束光里的宁静,或许是某片影中的张力。

离场时回望,那些金属与木材仍在光影里静默。忽然懂得,好的展览从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像这样,用光影搭一座桥,让艺术与观众在桥上遇见彼此的心事。这或许就是抽象展最动人的模样:不解释,只唤醒。

抽象艺术

0 阅读:0
进取清风中

进取清风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