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想买中国的歼-10CE,这笔交易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问题不是简单的钱够不够,而是深刻反映出,朝鲜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一道绕不开的难关。 朝鲜空军的家底过于单薄,主力机型仍停留在上世纪苏制的米格-29和国产的歼-7,这些飞机在今天面对韩国空军已经大量列装的F-35几乎毫无胜算,出于现实需求,他们迫切想要引进歼-10CE这种更先进的战机来弥补技术代差。 可一架歼-10CE的出口价就在四千万美元左右,要凑齐一个中队连人带货,最低也得花上六亿美元以上,对朝鲜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数字。 乐观估计,他们一年外汇收入也就三四十亿美元,其中光买粮食就要花掉五亿,石油进口再掏十亿,几乎所剩无几,如此拮据的财政根本不可能承担得起高昂的军购账单,更不要说后期还要维持运转。 就算奇迹般凑够了钱,也还有更难啃的骨头,现代战机不是买回来就能直接起飞的“独立工具”,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从飞行员培训到地勤保障再到复杂的航电维护,每个环节都对人员素质和配套体系有极高要求。 以朝鲜现状来看,连维护米格-29的零部件都捉襟见肘,不少战机趴在跑道上多年无法升空,更别提复杂程度高出几个量级的歼-10CE了。 即便冒险买回来,缺乏体系化支撑先进雷达也发挥不出作用,远程导弹也难以最大化效能,不仅不能逆转战局,反而可能变成昂贵的“空中摆设”。 何况联合国安理会早已对朝鲜的军事扩张设定了明确限制,其中包括禁止出售先进武器系统,中国不可能明知故犯。 而且半岛本就敏感,一旦交易成真,韩国和日本必将迅速加码军备,要么加速萨德系统的部署,要么再购更多F-35,这将直接激化地区对抗,违背中国“求稳”的基本战略利益。 虽然中朝之间有传统友谊,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朝鲜频繁的核试验和导弹发射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外交困扰。 中国在半岛政策的核心一直是“维稳、促谈”,出售先进战机等于被国际社会视作支持朝鲜的强硬路线,这会与自身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更何况朝鲜的武器体系长期沿袭苏俄技术路线,即使要引进先进战机,他们可能出于兼容性和依赖性依旧优先考虑俄罗斯而非中国。 美国对中国的武器出口一向盯得极紧,更不用说是对朝鲜,过去就有中国企业因为与朝鲜军事往来而遭到制裁的案例。 如果中国真的向朝鲜出售歼-10CE不仅会进一步激化中美矛盾,还可能给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带来损伤。 显然,为了一笔注定高风险低收益的交易付出整盘战略局势的代价根本不值当,所以这笔买卖注定成不了。 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朝鲜在常规军事现代化道路上步履维艰,却依旧把国家安全的重点押注在核武与导弹这种非对称威慑力量上,因为这是他们几乎唯一能负担、又能维持存在感和话语权的手段。
按乌克兰的官方战报里,朝鲜军队官兵是“死了三千人,伤了九千人!”而朝鲜军队一共向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