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让中国获得核心技术!金融危机时,法国许多船厂濒临破产,GTT公司不得不考虑出

柳淮蕊 2025-08-21 21:25:42

绝不让中国获得核心技术!金融危机时,法国许多船厂濒临破产,GTT公司不得不考虑出售技术缓解危机,就在得知我国准备收购时,韩国不惜花10亿搅黄这件事,表示就算花10亿欧,也绝不能让中国获得核心技术,不料却在不经意间帮助了我们……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事得从2008年金融危机说起,当时法国不少船厂濒临破产,GTT公司作为全球LNG船绝缘技术的"隐形冠军",也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这家公司可不简单,它手里攥着LNG船最核心的殷瓦钢薄膜围护系统技术,全球90%的LNG船都得用它的专利,每艘船光技术授权费就收1000万美元,利润率高达58%。 可当年金融危机一来,全球航运业暴跌,GTT的订单量锐减,为了活下去,他们还是动了出售技术的念头。 咱中国企业一看机会来了,当时国内正大力发展天然气进口,急需LNG船运输,但自主技术空白,完全依赖韩国建造。 2001年沪东中华就跟GTT合作,花了7年时间,才在2008年造出第一艘LNG船"大鹏昊"号。 可韩国人不乐意了,他们占着全球90%的LNG船市场,哪能让中国分蛋糕? 2012年,GTT再次传出出售消息,韩国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三家巨头立马抱团,甩出10亿欧元搅局,甚至威胁GTT"敢卖给中国就断供韩国订单"。 那时候韩国船厂每造一艘LNG船,光给GTT的专利费就占成本的5%,但他们宁可多花钱也不让中国掌握技术。 最终这场收购没谈成,GTT只能转而加强与中国的技术合作,2011年双方联合研发第五代"长恒系列"LNG船,蒸发率降低15%,载货量提升800立方米。 韩国这一搅和,反倒把咱们逼上了自主创新的快车道。 宝钢特钢的科研人员憋着一口气,从2012年开始攻关殷瓦钢技术。 这种材料厚度只有0.7毫米,却要承受零下163℃的超低温,稍有不慎就会脆裂。 经过4年上万次试验,2015年终于研发成功,连GTT都派人来认证,这项突破直接让中国LNG船建造成本降低30%,交付周期从30个月缩短到15个月。 到了2025年,中国造船业彻底换了天地。 现在我们的新接订单量,占全球67.6%,手持订单2.3亿载重吨,LNG船订单近60艘,占全球20%以上,其中24艘是27.1万立方米的超大型船,排期一直到2031年。 沪东中华去年交付8艘LNG船,今年计划交付10艘,"丽梅尔"号还提前4个月完工,创下单船建造周期新纪录。 更厉害的是,咱们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长恒系列"船,综合能耗比上一代降低10%,碳排放每天减少10吨,还能兼容两种不同的围护系统,全球120个LNG码头随便停靠。 我们现在发展的这么好,韩国那边就不好过了。 2024年他们三大船企虽然盈利120亿,但2025年新接订单目标同比增加33%,却面临中国的强势竞争。 现代重工CEO权五甲公开承认,中国船厂的成本竞争力让韩国压力山大。 为了应对,韩国政府砸了13亿人民币搞环保船舶研发,还延长外籍劳工配额,甚至联合美国搞"重振美国造船业"计划,想通过技术合作遏制中国。 可市场不买账,今年一季度全球19艘LNG船订单,韩国拿了17艘却亏损1430万美元,而中国江南造船厂拿2艘就实现盈利,因为咱们不用交那5%的专利费。 这场博弈给咱们提了个醒: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有自己掌握才是硬道理。 当年韩国花10亿搅黄收购,没想到今天中国造船业不仅突破技术壁垒,还在数字化、低碳化上实现领跑。 GTT去年收购丹麦Danelec公司拓展海事数字化,咱们中船集团同期签了180亿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连韩国人都得承认,中国已经从"跟跑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 这就是中国人的志气,越是封锁打压,越能激发创新潜能,最终让那些想卡脖子的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11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