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前脚和美国达成共同开发矿产资源的协议,后脚巴基斯坦国家银行与日本区块链技术开发商Soramitsu达成合作,计划于年内试点央行数字货币项目 就在短短数日内,巴基斯坦几乎毫不犹豫地接连抛出了两颗外交“重弹”。 一是与美国签署了共同开发关键矿产资源的协议,另一则是与日本区块链公司Soramitsu联手,启动央行数字货币(CBDC)试点计划。一个聚焦地下资源,一个剑指金融科技。 一个牵动传统工业命脉,一个影响未来货币体系。尤其微妙的是,两项合作的“搭档”分别是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的两大棋手——美国与日本。 这类看似调性冲突的操作,在外界看来或许难免令人困惑:是政策摇摆不定?还是战略分裂? 但若从巴基斯坦自身所处的地缘环境与经济压力出发,答案或许正好相反——这是一场极度精算的自救与突围,是夹缝生存中的一场国家级的“钢丝舞”。 美国盯上了什么,巴基斯坦靠什么谈判?根据巴基斯坦矿业部8月初公布的消息,该国与美国达成的矿产开发协议,重点锁定了俾路支省的铜、金、锂等关键矿产资源。 该省拥有世界罕见的高品位矿体,其中雷科迪克铜金矿早在2006年就被美资评估为“全球第三大未开发铜矿”。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锂和稀土更是新能源与高科技产业的“血液”,美方此举绝非简单投资,而是一次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前线布局。 “我们正在努力确保关键矿产的安全、可靠和多元化供应。”美国国务院资源安全特使乔弗里·帕亚特在7月访巴期间这样表态。而这“安全”二字的背后,不只是经济,更是战略。 有分析指出,该协议中很可能设有美方对矿区“安全环境”的介入条款,不排除未来以保护投资为名加强在巴的军事或情报部署。 此外,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美式标准,也可能成为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经济走廊进行技术性“钝化”的一招。 而对巴基斯坦而言,这份协议更像一根救命稻草。2025年上半年,该国外汇储备一度跌破80亿美元,通胀率持续维持在20%以上,民众生活压力巨大。 通过引入美国资本与技术,不仅能“输血”经济,还能在与中国以外的合作中增加谈判筹码,形成某种程度的“平衡感”。数字货币不是“玩票”,而是“金融自救”。 就在这份矿产协议签署不到一周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突然宣布,与日本区块链技术公司Soramitsu展开合作,计划年内启动CBDC试点。 这个决定,表面上看是一次“创新尝试”,但实质上却是巴基斯坦对国际金融封锁压力的一种深度回应。 Soramitsu并非泛泛之辈。这家日本公司曾主导柬埔寨央行的Bakong系统开发,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零售型CBDC之一,同时也是日本数字日元试验的核心参与方。 选择这样一家具备“跨境结算+国内流通”双重经验的技术伙伴,显示出巴方对数字货币的野心远不止“追赶潮流”。 巴基斯坦长期受到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反洗钱与反恐融资监管困扰。 通过引入可追溯、透明的区块链系统,不仅可以有效整顿国内影子经济,也是在对西方金融监管机构递出一份“技术诚意状”。换句话说,这是在用技术手段进行“合规外交”。 更深一层的考量,是在未来可能的“去美元化”潮流中为自己抢占一席之地。 巴基斯坦近年来多次表达通过本币结算与友好国家(如中国、伊朗)进行贸易的意愿,而CBDC正是实现本币跨境支付的关键工具。 左右逢源?不,是传统延续中的新姿态。这两项看似南辕北辙的合作,其实并非巴方的“精神分裂”,而是其历史上对大国关系一贯策略的延续。冷战时期,巴基斯坦是美国在南亚的战略支点。 而自21世纪初以来,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CPEC成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之一。巴基斯坦一直擅长在大国博弈中寻找自身最大利益。 只不过,如今的“左右逢源”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一方面,它在安全领域持续依赖中国,尤其在军工、防务与地缘战略方面高度绑定。 另一方面,在经济层面,它又不得不向拥有技术与资金的美日等国敞开大门,以求恢复经济元气。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并非巴基斯坦独有。 在“全球南方”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中等强国开始尝试通过灵活外交在大国竞争中获取发展空间。只是,对巴基斯坦而言,内部政局不稳、经济基本面脆弱,使得这种“钢丝上的舞蹈”格外惊险。 潜在风险是巨大的。一旦中方认为美巴矿产合作损害了自身战略利益,或是数字货币合作中排斥中国技术方案,可能引发信任裂痕。 而在美方眼中,巴基斯坦与中俄伊的紧密关系也始终是一个“灰色疑点”。更别说,俾路支省的分离主义势力早已视外资项目为潜在打击目标,任何“新矿计划”都可能成为引爆点。 巴基斯坦不是棋子,而想成为“棋盘”。世界在变,规则在变,身份也在变。巴基斯坦或许明白,自己无法成为棋手,但也拒绝仅仅做一颗棋子。它在用这两项合作告诉世界。
巴基斯坦前脚和美国达成共同开发矿产资源的协议,后脚巴基斯坦国家银行与日本区块链技
飞绿说历史
2025-08-21 14:28:1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