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有1.2亿只企鹅,每天排便4800吨,南极怎么还这么干净? 在南极科考站工作

墨魂 2025-08-21 11:23:02

南极有1.2亿只企鹅,每天排便4800吨,南极怎么还这么干净? 在南极科考站工作的队员们,第一次乘坐冲锋舟靠近企鹅聚居地时,常会有个意外发现:明明远处看还是一片纯白的冰原,离得越近,视线里就慢慢冒出一块块粉褐色的斑块,凑近了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类似海鲜干货的气味。 没人会想到,这些看起来像 “大地色斑” 的东西,竟是上亿只企鹅每天 “生产” 出的粪便,而更让人好奇的是,这么多粪便为何没把南极变成脏乱之地。 要是把场景换到非洲的马赛马拉草原,答案就很明显了,每年角马大迁徙时,上百万只角马会集中渡过马拉河,它们在河岸停留的短短几天里,就能留下数万吨粪便。这些粪便在热带高温下很快发酵,不仅让河水变得浑浊,还会滋生大量细菌,导致河里的小鱼成片死亡 —— 可见动物集中排泄在温暖地区很容易引发污染,而南极的寒冷环境恰好从根源上化解了这个难题。 企鹅的粪便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刚排出来时是混着尿液的糊状,含水量特别高。但南极地表温度常年在零下十几度,这些糊状粪便刚落到冰面上,不到半分钟就会冻成硬邦邦的冰晶,就像瞬间被冻住的 “小冰块”。 这种冻结状态不仅让粪便不会像在热带那样发臭,还让它们变得容易移动 —— 南极常年刮着 9 级以上的大风,风一吹,这些粪便冰晶就会被吹得四处散落,有的被吹到海边掉进海里,有的则被吹到远处的裸岩上。 除了寒冷和大风,南极土壤里还藏着 “清洁工”—— 一种能在零下 20℃存活的嗜冷细菌,这些细菌不像普通细菌那样需要温暖环境,它们能慢慢分解冻结的粪便,把里面的蛋白质和尿酸变成氨和硝酸盐。 科考队员曾挖开过企鹅聚居地附近的土壤,发现地表下 5 厘米处有一层深色的土层,检测后发现,这层土里的氮含量比普通冻土高 100 多倍,就是这些细菌分解粪便后留下的 “营养剂”。 这些被分解后的 “营养剂”,悄悄改变了南极的局部生态,在那些粉褐色斑块周边,总能看到一片片翠绿的苔藓,它们不像其他地方的苔藓那样稀疏,反而长得又厚又密 —— 正是粪便分解出的氮元素,让这些苔藓在贫瘠的南极土地上扎了根。 就连海里的生物也能受益,掉进海里的粪便冰晶融化后,里面的营养会被硅藻吸收,每 1 克粪便就能养活 100 万只硅藻,而这些硅藻又会成为磷虾的食物,最后磷虾再被企鹅吃回去,形成一个闭环的食物链。 其实在地球的另一端,北极也有类似的情况。北极的崖壁上生活着大量海鸟,它们的粪便长期堆积在岩石上,会形成一层厚厚的 “鸟粪石”。 这些鸟粪石里的氮磷元素,同样能滋养北极的地衣和苔藓,只不过北极的海鸟粪便不会被冻结,而是靠干燥的气候保持固态 —— 这和南极企鹅粪便靠冻结保鲜的方式不同,却达成了相似的生态效果。 现在科学家研究企鹅粪便,已经不只是关注它们的 “清洁问题” 了。通过分析粪便里的成分,比如磷虾壳的碎片比例,能知道企鹅最近的食物来源是否充足;而粪便斑块的大小变化,还能用来判断企鹅种群数量的增减。 有科考团队就通过卫星监测南极半岛的粪便斑块,发现过去十年里,有些区域的斑块变小了,这说明当地的企鹅数量可能在减少,为研究南极生态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不过,企鹅粪便也不是完全没有 “副作用”,在一些企鹅聚居时间特别长的地方,粪便分解出的氮元素太多,反而会让土壤酸性升高,把周围的地衣杀死。 这就像给植物施肥,适量能促进生长,过量却会造成伤害 —— 可见即使在南极这样特殊的环境里,生态平衡也需要刚刚好的 “度”,任何一种物质太多或太少,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101

评论列表

该死的起名

该死的起名

2
2025-08-21 18:46

为什么不饲养企鹅,卖肉?

静香我是大熊啊 回复 08-21 21:24
太油,腻得狠

墨魂

墨魂

持续分期不稳定减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