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给订单!40艘货轮驶向中国,800万吨粮没有一粒来自美国!以前美国是中国大豆进口的“老大”,2024年,中国从美国买了2214万吨大豆,占进口总量的两成多。 可到了2025年,情况全变了:9月中国买的800万吨大豆,全是巴西等南美国家的;10月的400万吨订单,也跟美国没关系,这可不是突然变卦,而是有原因的。 特朗普政府一上来就对华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大豆出口直接暴跌28%,半导体、新能源设备这些关键领域,几乎都没法从美国进口了。 美国大豆加上关税,到中国港口的价格高达532美元一吨,而巴西大豆才485美元一吨,一吨就差了快50美元,中国一年进口大豆超过1亿吨,选南美大豆,一年能省下近50亿美元,这账谁都会算。 更关键的是,中美贸易风险太大,2018年,美国突然加征关税,已经签好的美国大豆订单,成本一下子暴涨,中国企业亏了超过20亿元,这种“被掐脖子”的滋味,让中国下定决心:不能只依赖美国,得找别的出路。 中国为啥看上南美了?原因简单:价格便宜、供应稳定、关系还好。 巴西是中国在南美最铁的合作伙伴之一,2025年,巴西大豆到中国青岛港的价格,比美国低快10%,运输成本还低。 中国企业在巴西的投资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建了大豆种植基地、仓储中心,还扩建了港口,巴拉那瓜港的扩建项目,就是中国企业主导的,建好后,巴西大豆运到中国的时间大大缩短,物流成本也降了不少。 阿根廷也是中国的好伙伴,2025年,中阿签了“人民币结算大豆贸易”协议,30%的阿根廷大豆出口都用人民币结算,避开了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交易成本也降了。 除了巴西和阿根廷,中国还在跟俄罗斯、乌克兰搞粮食合作,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豆同比增长了60%,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保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也让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里更有话语权。 美国大豆产业现在可惨了,没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大豆都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加工企业也没活干,整个产业链都停滞了,美国农业部说,过去两年美国大豆库存同比增长超过30%,有些地方连仓储设施都不够用了。 美国农民的日子更不好过,收入比关税战前少多了,很多家庭都还不上农场贷款,美国农场局统计,2024年一年,美国农场破产的数量同比上升了15%,政府虽然给了补贴,但那点钱根本不够弥补市场流失的损失。 特朗普还曾提出让中国多买三倍美国大豆,想以此削减贸易逆差,但这想法太不切实际了,中国早就跟南美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从种植、运输到加工,全链条合作都成熟了,哪会因为美国施压就轻易改变采购策略? 看着40艘货轮满载南美大豆往中国跑,我心里挺有感触:这哪是简单的采购转向?分明是中国在全球贸易里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以前美国总爱拿关税当“大棒”,动不动就威胁要“脱钩”,但中国没被吓倒,反而借机优化供应链,把鸡蛋从美国这个“篮子”里拿出来,分到南美、俄罗斯等更多“篮子”里。 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降低了风险,还让中国在全球市场里更有主动权。 更厉害的是,中国和南美的合作可不是“一次性买卖”,从投资种植基地到共建港口,从人民币结算到技术共享,双方的合作越来越深,关系越来越铁,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伙伴关系,可比单纯的买卖靠谱多了。 反观美国,还在那儿玩“关税游戏”,结果把自己的市场玩丢了,农民和企业都叫苦连天。 说到底,贸易战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中国这次“绕道”南美,就是给世界上了生动一课:与其被别人的规则牵着走,不如自己制定规则,和伙伴一起把蛋糕做大。 未来中国还会继续扩大“朋友圈”,和更多国家分享发展机遇,而那些还沉迷于“零和博弈”的国家,迟早会被时代抛下,毕竟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中国不会给订单!40艘货轮驶向中国,800万吨粮没有一粒来自美国!以前美国是中国
掘密探索
2025-08-20 16:41:48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