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惨败,2万太平军阵亡,只能说杨秀清任人唯亲。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湘潭之战都不应

零零说史 2025-08-19 20:32:00

湘潭惨败,2万太平军阵亡,只能说杨秀清任人唯亲。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湘潭之战都不应该失败,太平军没有战败的理由。 1854年4月,杨秀清再次下令进攻湖北、湖南,目标是夺取长沙,实现控制两湖的战略目标。 此次西征,分4路作战。韦俊攻打武昌,曾天养攻打鄂西北,牵制湖北清军,掩护湖南方向作战。 湖南是重点进攻目标。石祥祯进攻靖港,作为偏师,扰乱湘军视线。林绍璋所部2万兵马进攻湘潭,是本次作战的主力。 靖港、湘潭两路太平军,按照约定时间进攻长沙,夹击湖南巡抚骆秉章。一旦骆秉章被太平军擒拿,湘军没了靠山,成不了气候。 杨秀清此次西征,可谓出动了精锐,他目标非常大。不过,西征表现不理想,关键的湘潭之战打败了。 曾天养、韦俊、石祥祯都是压着对方吊打。曾天养纵横鄂西北,夺取城池十几座。韦俊第二次攻克武昌。石祥祯则差点擒拿曾国藩,曾国藩表演投水自尽。 3路太平军获胜,振奋人心。但是,林绍璋所部2万人马在湘潭全军覆没,林绍璋只带7个骑兵逃回岳州,夹击长沙计划破产,湘军得以崛起。 李秀成自述中,湘潭之战惨败影响很大,是太平天国灭亡十大因素之一,排在第4位。李秀成对林绍璋评价很低,也痛斥杨秀清任人唯亲。 客观看待历史,如果不是杨秀清有私心,如果不是为了削弱北王、翼王势力,湘潭之战不会惨败,至少也是平手,局势大有可为。 1854年出,湘军训练结束,曾国藩在湖南衡阳打造出一支与传统八旗、绿营不同的队伍,一支私人化的武装力量,兵马17000余人。 17000湘军,分为陆军、水师,除了抵御太平军进攻湖南,还要剿灭各地天地会。曾国藩前往靖港作战,带走四千兵马,湘潭前线大约6千。 太平军2万,湘军6千,太平军兵力数量占有优势,但质量不如湘军。因为,太平军中老兵数量不多,新兵占据绝大多数。 水师力量,湘军是碾压优势,太平军水师毫无招架之力。太平军水师以民船为主,在专业化湘军水师面前不堪一击,不具备交战的能力。 水师不如湘军,精锐也不如湘军,不意味着太平军就一定会输。太平军之所以战败,关键是林绍璋瞎指挥,毫无军师能力,也难怪李秀成瞧不起他。 太平军的优势是什么呢?有两点很关键,甚至决定战争的胜败,只是林绍璋抓不住而已。 首先,太平军已经攻克湘潭,控制城池,取得立足点。湘军攻坚作战一般,正面进攻湘军不会有什么效果。 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江忠濬的兵马不到一万,不可能合围湘潭。如此,只要林绍璋坚决放防守,不轻易出击,湘军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打持久战?湘军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林绍璋只要确保补给线畅通,高筑墙、广积粮,等待其他援军到来,湘军必败无疑。 再则,湘军已经在靖港遭遇惨败,曾国藩被湖南士绅嫌弃,有了自尽的念头。湖北清军,在韦俊、曾天养的进攻下,自顾不暇,无法顾及湖南? 林绍璋在湘潭,只要坚守一阵子,曾天养、韦俊、石祥祯都可以给他提供援助,与湘潭守军一起夹击塔齐布、罗泽南所部湘军。 湘军不是朝廷直属武装,且此时与湖南士绅关系非常糟糕。在曾国藩已经打算自尽的情况下,塔齐布、罗泽南不会得到任何援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林绍璋最佳策略就是不要轻易进攻,而是采取防守作战,先想办法保住湘潭,然后再找机会破敌。 那么,林绍璋是如何做呢?太平军立足未稳,直接进攻湘军,导致7连败。旋即,太平军老兵与新兵关系恶化,相互攻杀,林绍璋也管不了,干脆自己逃离湘潭。 林绍璋逃离湘潭,彭玉麟水师发起追击,太平军自然招架不住。接着,林绍璋又弃船登岸,返回湘潭,半路被湘军埋伏,全军覆没。 可以说,湘潭之战惨败,作为主将的林绍璋要负主要责任。如此,李秀成自述中才痛斥林绍璋,说他没啥军事能力,也没谋略。 林绍璋是主要责任人,追究其原因,就是杨秀清任人唯亲。很简单道理,林绍璋压根不适合担任主力以及主攻方向,他没啥军事经验。 湘潭之战前,林绍璋唯一的军事经验是跟着朱锡琨、黄益芸增援北伐。抵达六合,太平军被清军夜袭,焚毁营寨,林绍璋率一千多人返回南京。 杨秀清看来,林绍璋能躲过六合这场大火,也是有一定水平。如此,杨秀清决定重点栽培林绍璋,将其作为东殿的顶梁柱。 西征前线,韦俊、石祥祯、曾天养都是身经百战,屡立战功,足以独当一面,无不是甩开林绍璋几条街。可惜,他们都不是东王的人。 西征并非没人,没必要让林绍璋承担主攻方向。林绍璋统帅西征军主力,是杨秀清有意而为,结果可想而知,用人唯亲,岂能不败。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零零说史

零零说史

欢乐是带给大家的,大家开心我就开心,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