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亏大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神药”,今年6月被外资企业72亿买走,紧接着该外资又转手将其卖了800亿,利润高得都让人不敢想。 (信源:界面新闻——跨国药企“转手”中国创新药赚百亿差价) 这款代号为BNT327的候选药物,被外界冠以“抗癌神药”的称号。它的作用方式很特别,不像传统化疗那样直接用毒性杀伤癌细胞,而是扮演一个聪明的“辅助”。它能精准激活人体自身的防御免疫功能,同时阻止肿瘤的恶性循环与继续恶化。 有一种形象的说法,BNT327相当于为免疫细胞配备了GPS,使其能够精确锁定癌细胞,并切断其营养供应线。这一创新机制意味着它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的成功率,有效解决临床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难题。 临床效果的数据支撑了它的价值。曾有乳腺癌患者在使用后,肿瘤缩小了一半,身体状况好转到能正常进食。在晚期患者群体中,超过90%的人生存期因此延长了一年以上。 更重要的是,相比传统化疗带来的严重呕吐、脱发等副作用,它的使用者身体反应要好得多。一个创新、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其巨大的商业潜力不言而喻。 拥有如此潜力的“神药”,普米斯为何要急于出手?答案很简单,公司快撑不住了。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公司规模不大,却铺开了20个研发项目,药物研发是一个无底洞式的烧钱过程。根据披露的信息,普米斯研发最紧张的时候,每日就要烧掉300万资金。 公司虽然已累计融资2.4亿美元,但这笔巨款在需要投入更多的三期临床试验面前,连个零头都算不上。最危险的时候,公司账上的资金仅剩下5000万。 与此同时,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外部环境也在急剧恶化。自2022年起,市场形势不稳,投资风险极大,生物医药甚至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高危行业”,连行业龙头企业都出现了裁员20%的情况。 内部资金枯竭,外部融资无门,普米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将BNT327的海外权益授权出去,是当时获取现金流、降低海外临床试验成本,从而让公司“活下去”的唯一选择。 2023年,德国企业百欧恩泰伸出了橄榄枝,以55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后续最高可达1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拿下了这款药的权益。这笔钱,对普米斯而言是救命的甘霖。 普米斯靠这笔交易度过了寒冬,但故事的下一幕,却让无数国人五味杂陈。百欧恩泰在获得BNT327的权益后,并没有自己从头做到尾,而是转身找到了实力更雄厚的美国跨国药企美施贵宝。 今年6月,双发达成合作开发协议。美施贵宝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笔高达15亿美元的预付款,20亿美元的分期款项,以及最高可达7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总价值超过110亿美元。双方还将平摊后续的开发成本。 百欧恩泰在这场交易中,扮演了一个精明的“价值发现者”和“风险中间商”。它用一笔相对较小的首付款锁定了这项高潜力资产,然后通过与具备强大临床推广和商业化能力的行业巨头合作,迅速将药物的未来价值兑现。 这清晰地揭示了药物价值链的残酷现实:价值不仅在于研发,更在于后续推动临床、审批和市场化的能力。普米斯拥有技术,但百欧恩泰和美施贵宝掌控着让技术变成钱的通路。 这场商业交易的终点,远不止于企业财报上的数字,它最终会触及每一个普通人的切身利益。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定价权。当BNT327的权益完全由外资掌控,未来上市后,它会不会变成普通人根本用不起的“天价药”?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同样一种PD-1药物,在美国售价高达6万,而进入国内医保后价格不到2000元。过去也曾有进口抗癌药曝出国内外存在30倍的惊人差价。 更令人不安的是,合同细节中还曝出,未来药物的原料供应也可能被外资控制,这意味着中方连生产都要看人脸色。 据说,国内已有300多名晚期病人在焦急地打听BNT327的上市时间,他们是最终的买单者。其实,中国药企在出海谈判中,并非没有更好的选择。 苏州一家药厂在对外授权时,就成功掌握了亚洲市场的定价权,还获得了15亿的分红。杭州一家生物公司则在合作中,要求对方必须使用中国的生产线,既保住了就业,又赚取了技术转让费。 普米斯的故事,不只是一个商业案例。它更像一声提醒,提醒我们创新的路上,除了要有埋头研发的科学家,还需要更成熟的资本支持,和能在国际谈判桌上守住核心利益的博弈者。最终,那些闪耀着希望的科研成果,要能真正照亮普通患者的生命。
“中国亏大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神药”,今年6月被外资企业72亿买走,紧接着
画画的哈哈
2025-08-19 09:22: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