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名解放军战士不慎摔落悬崖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19 08:54:18

1984年,一名解放军战士不慎摔落悬崖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误打误撞发现了敌人的指挥部。面对穷凶恶极的敌军,解放军战士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心想:既然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于是便开始了他的行动…… 陈洪远出生在1962年的贵州镇远县江古乡,那地方山多地少,生活挺苦的。他从小就帮家里干活,练就了能吃苦的性格。1980年10月,他响应征兵号召,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第40师第118团。刚入伍时,他被分到1营1连4班,从新兵开始一步步干起。部队驻扎在昆明东郊,那里的训练条件一般,但他每天都认真练射击、投弹这些基本功。两年后,他升为班长,负责带几名战士执行任务。 战前,他参加过团里的比武,成绩不错,在师级单位也拿过奖。这让他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作为党员,他平时纪律严明,带头完成各项指标。1984年时,他已服役四年,成了连队的骨干力量。他的成长过程其实很接地气,就是靠一步一个脚印,从农村小子变成合格军人。 老山战役是1984年4月28日打响的,陈洪远所在的118团是主攻团,他们的任务是穿插敌后。那天凌晨,部队推进到越军防御地带,遭遇猛烈炮击。他在躲避炮弹时与战友失散,独自一人留在战场上。团首长之前说过,如果散开就各自找枪声方向打。他就这样往前走,途中避开几发炮弹,其中一发是哑弹,没炸。接着,他听到电报声,靠近后发现一条环形战壕,那是敌人的阵地。他钻进去,遇到敌兵,用手榴弹和枪解决了几个。路上弹药用光,他就从敌尸上取弹匣补充。战壕尽头是电报室,他扔手榴弹进去,炸死三人,然后切断电缆,扯掉天线,砸毁设备,还带走两本记录本。这直接破坏了敌方的指挥系统。离开后,他进到一个短洞,又击毙一名偷袭者。敌人大部队来了,他中弹受伤,但没要害。敌人放狗探查,他打死狗,继续撤离。途中又中一弹,眉骨受伤,但他简单处理后带品逃走。五小时内,他六次与敌接触,击毙16人,端掉一个连部。这件事后来经调查证实,成了他的主要战绩。 陈洪远撤离时遇到三名伤员,他们一起往回走。三天三夜里,靠喝泥水、吃蚯蚓维持,没弹药就准备抱手榴弹同归于尽。一次营长搜救队离他们只有5米,但他们太虚弱,没能回应。第四天,部队拉网式搜索,终于找到他们,把人抬回阵地。到医院时,他的左眼感染严重,最后没保住。老山战役大胜后,部队成立调查组,根据他的口述原路查证,确认了击毙敌军和摧毁指挥部的功绩。中央军委授予他“孤胆英雄”称号,这在当时影响很大,让他成了全国知名的战斗英雄。他的事迹不光是个人勇敢,还体现了部队的整体精神,那种不怕牺牲的劲头。 伤愈出院后,陈洪远开始全国巡回作报告,上千场次。他每次都讲自己的经历,强调训练的重要性。1986年9月,他收到云南大学的邀请,进入中文系学习四年。毕业后,他先在118团文艺单位任职,后来调到40师类似岗位,负责组织演出和宣传。工作上,他拒绝特殊待遇,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即使眼疾不便,也没要专车。生活方面,他把分配的住房让给别人,一家三口挤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儿子陈举长大后,在军博看到父亲的名字,才真正理解他的过去。陈洪远一直低调,说荣誉是起点,不是炫耀的资本。他的这些选择,挺接地气的,体现了一个老兵的朴实作风。 2016年1月,一名记者采访陈洪远,他表示退休后生活不错,家庭和睦。他强调,自己比那些牺牲或生活困难的战友幸运得多,所以要尽力帮他们做事。利用各种条件,他推动为老兵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医疗和住房。陈洪远的事迹在老山战役40年后,还被人们提起,成了边疆保卫战的典型例子。他的经历告诉大家,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不需要什么特殊背景,就靠平时积累和决心。这在当下社会,也挺有启发的,让人想想怎么面对自己的挑战。

0 阅读:2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