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示诚意,当场安排楚国的一名官员负责此事,要求他一定要把象牙床送到薛地孟尝君府上。 这名官员接受命令后,几乎当场被吓个半死,因为象牙床极其珍贵,而且也非常易碎。从楚国到齐地千里迢迢,特别是当时交通条件,要完好无损的送到薛地,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万一有所闪失,不仅官位不保,就是脑袋也未必能够留下。 想来想去自己实在想不到破解之法,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后来找到孟尝君的一位叫做公孙戌的门客请他想办法。 这名官员见到公孙戌后,把事情原委详细说完,并承诺说,先生如果能够想办法让我免去这个任务,我愿意把祖上的宝剑送给您,作为酬谢。 公孙戌一口答应,在这名楚国官员走后,他立即去见孟尝君,他问孟尝君“听说楚王送您象牙床”。 孟尝君回答“是的”。 公孙戌说,“我希望您不要接受这个礼物”。 孟尝君问“为什么?” 公孙戌说:“还有许多小国仰慕您扶危济困的名声,他们都想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您。现在您接受了楚国这么贵重的礼物,那些小国又该怎么对您,所以我希望您不要接受这个礼物。” 孟尝君本身并不看重宝物,他看重的是名声和仁义,楚国国力强盛,象牙床虽然贵重,不过九牛一毛,但是对于其他实力较弱的小国来说,却很难拿出如此档次礼品。一旦孟尝君接受后,这些国家就会陷入两难境地,拿出礼物的档次低,有失国家体面,如何硬要向楚国看齐,实在没有能力。最终这些国家只能选择远离孟尝君。 孰轻孰重,孟尝君自然懂得,他接受了公孙戌的建议,拒绝了楚王的好意。 当公孙戌听到孟尝君的承诺后,马上面露喜色,志得意满的告辞出去,就想春风一样飘了出去。 孟尝君是何等精明的人物,看到公孙戌告辞的表情就觉得事情还有文章,就把公孙戌叫了回来,问他“先生不让我接受这个象牙床的建议很好,但为什么先生离开的时候脚抬得很高,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公孙戌也很坦诚,他说:“今天有三件喜事,除此之外还能得到一把宝剑,所以非常高兴。” 孟尝君连忙追问“为什么?” 公孙戌说:“跟您来楚国的门客有几百人,只有我一个人劝谏您拒收象牙床,这是第一件喜事;您听从了我的劝谏,这是第二件喜事;我的劝谏让您改正了一个错误,这是第三年喜事。最后楚国官员不愿意接受护送象牙床的任务,请我给他说情,并许诺要把祖传宝剑送给我作为酬谢。” 孟尝君听后,笑着问他:“那你接受了他的宝剑了吗?” 公孙戌回答,“还没有敢接受。” 孟尝君说:“先生还是赶紧接受了他的宝剑吧。” 看着公孙戌离开后,孟尝君命人在自己住处门口树了一个牌子,写道“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大意就是如果有人能宣扬我的名声,纠正我的错误,并且能从外面私自得到宝物的,请赶紧提出建议。 不得不说孟尝君能够作为四大公子之首确实名不虚传,就这幽默感和人情味绝对是其他三位公子所欠缺的。
战国时齐国人冯谖,家中贫困无法生活,托人找到孟尝君,想在门下做一个食客。孟尝君问
【2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