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电影正当夏酆都鬼城因汇集川渝

阿松钓娱 2025-08-17 22:38:42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

电影正当夏 酆都鬼城因汇集川渝方言而在森寒中透出一股亲切。时代变迁,政局更迭,得势失势的登场又退场,数十年近代史,都在三面墙不停变换背景的间离舞台间。相较【霸王别姬】中绚烂如烟花绽放又落幕的蝶衣的悲剧感,或是【活着】中富贵与妻子在渡苦海、却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的惯常手法,【椒麻堂会】的川剧名角儿邱福新,却尽显卑微但不苟且、活在当下就是胜利的小丑精神,温热得令人钦羡——椒麻堂会兴趣稀引力计划

【椒麻堂会】也是以邱福新随牛头马面踏上黄泉路、且行且回顾一辈子生平,串起从军阀割据的乱世,到战火年代,再到那动荡的十年,这些他参与、见证的岁月,几多艰辛、几番漂泊、几许无奈,都在坎坎坷坷却终究以唱戏为乐的朴素生存哲学中,化为生命意义,也展现出邱福新的孙儿、本片导演邱炯炯的天才创作力。

这是邱炯炯第一部剧情长片,“堂会”之名自然是点题川剧元素,但“堂会”本就是指古时或近代富人家、社团雇请戏班演出,演出本身没有意识形态,却能服务于不同意识形态,贺寿、送葬、婚娶……于是,“堂会”在片中,也可以是抗日救国,也可以是抗蒋救国。

邱福新这样的戏子,只是被时局裹挟的最普通的凡人,他一方面,自知或不自觉地,要维护作为表演主体、唱戏者的尊严和艺术的质量,另一方面,却无能左右演出之目的,这是伶人的悲哀,“堂会”这个意象,就蕴涵了对戏子的怜悯。

当然,“椒麻”则生动展示出川府充满烟火气的日常,所以这部“堂会”不仅单是舞台表演,也是鲜活真切的人生,而人生中同样有着太多不由人意,谁又能真正完全主宰自我命运呢?

【椒麻堂会】没有获得龙标,口碑再好,内地看过的观众也有限,这样一部拒绝取悦市场,但又保持着趣味风格的佳作,真该被更多人看到;

而邱炯炯导演也始终关注着历史洪流中的草根、边缘人,【椒麻堂会】亦然,并且是对父辈的纪念,但比起我们熟悉的演绎父辈故事的文本,邱炯炯少了一些套路的批判与愤怒,而更多温情和尊崇,以舞台剧化的视觉、“画出来”的场景,极力刻画出苦难中父辈的生命力。

也就是说,【椒麻堂会】并未回到实景,而是刻意棚拍,在邱炯炯乐山400平的工作室 他和画家朋友们,共同绘制、搭建了所有布景——

你会看到如何“连环画”般抽象但不晦涩地交待故事,唱戏、念白、劳动改造、掏大粪、飞离的神思、漂流行舟、步入黄泉,都是以这样的空间影像方式完成,别具一格,同时让观众成为跟拍的摄影师视角,既旁观,又有很强烈的融入感。

梨园供奉的祖师爷神像,也由活人扮演,信仰成为迷信后,没了香火,也要进酆都;少年邱福新喝了野菌菇汤,产生幻觉,目中所见周遭的人都戴上熊猫头套、自己也像孙悟空那样腾云驾雾;鸡脚神的脸涂得惨白,是阴间的差使,又同情着人间众生;牛头马面的话,带着回音效果,谈笑讥讽世事,多了一抹神怪色彩……

【椒麻堂会】的人物,既是戏中人,又间或跳脱出来、给予上帝视角般的概括与论述,很文学地推动叙事,而邱炯炯也加入说书、章回小说、舞台报幕、哑剧、滑稽戏、儿童剧、马戏团各种元素,美术、视觉和讲故事都达到一种魔幻现实的效果。

而【椒麻堂会】最动人的,就是邱福新把自己活成人样的坚韧的小丑精神——

生父离世、母亲带着弟弟弃他改嫁,为了不被排挤,童年邱福新就自主要求学戏,不害臊地唱起;

动荡年代,唱戏的被打成戏霸,可唱丑角的邱福新,却能在可怕的批斗大会上,以“没皮没脸”的诙谐幽默,保全自我;

闹饥荒时,为了救活被抛弃的女婴,邱福新和妻子去公厕捞蛆,却被以“掠夺公共财产”的罪名要抓他,他再次表演起小丑的戏,换取被放的机会,终于用这高蛋白救下了女婴……

邱福新的这种小丑精神,使他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堕入绝望的谷底,因为他没有失去唱戏是娱人的这份初心,他不必去分高低贵贱,因为这份小丑精神,是他自我救赎、保存希望的强大内心,是这荒诞苍凉世间,难得的善意、温暖和人情味。

0 阅读:0
阿松钓娱

阿松钓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