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大学生的天要塌了!”最近贵州悄悄发了一份文件,说从2025年开始,省属、市

尉迟红 2025-08-17 12:07:52

“考公大学生的天要塌了!”最近贵州悄悄发了一份文件,说从2025年开始,省属、市属的事业单位招人,除了特别牛的高层次人才,其他岗位都得有至少一年基层工作经历;到2028年,这一招要在全省铺开。要是哪个岗位实在缺人,破例招了应届生,也得先把人扔到乡镇、村里去蹲两年,再回来办入职。一句话,想考公?先去农村打两年“前站”。 消息一出,备考群里瞬间炸锅,有人哀嚎“天塌了”,有人连夜改简历准备去找基层岗位,还有人直接放弃幻想准备投私企。 为啥大家反应这么大? 因为一直以来,“应届生”三个字就是考公考编的金字招牌:限制少、岗位多、竞争比例低,被当成毕业生的专属“绿色通道”。 很多人大学四年啥都不干,就抱着真题刷题,指望一毕业就端上铁饭碗。现在政策突然转弯,等于把这扇门先关一半,还挂了个牌子:想进来?先去田间地头练练。 网友们吵成一锅粥。 支持派拍手叫好:“公务员本来就该接地气,二十出头从学校到学校,连社保都没交过,咋给老百姓办事?”“最好再狠点,35岁以后才能考!在社会上被毒打过,才知道民间疾苦。” 反对派哭天抢地:“农村两年回来都25、26了,结婚、考研、生娃全耽误!”“基层工资低、条件苦,万一把人磨得没心气儿,回来都不想考了。”还有人自嘲:“合着我刷了两万道题,最后败给了一条‘下乡通知’。” 其实细想想,这招并不新鲜。 老一辈的“知青上山下乡”就是预演,只是现在更温柔:给你发工资、算工龄、期满还能回来落编,不会像当年一样一待十年。但目的差不多,没下过村,就不知道自来水不通的冬天有多难熬;没统计过贫困户,就不知道“收入过万”在山区是多遥远的数字;没调解过宅基地纠纷,就不知道“一纸公文”在基层可能不如一碗酒管用。 把这些经历提前塞给准公务员,总比他们三十多岁当了科长,第一次下乡就被村民围着问“你懂啥”来得强。 再说,这也是给“考公热”浇的一盆冷水。 这些年,大家把体制内当成唯一保险箱,考研、考公、考编挤破头,好像除了这三条路人生就塌方。新规出来,等于明着告诉你:铁饭碗不是毕业套餐,想端,先去基层端两年“土碗”。 自然有人会打退堂鼓,转战企业、创业、甚至学门手艺,人才分流了,就业市场也就不那么卷了。对老百姓来说,也多了一批真懂柴米油盐的年轻干部,双赢。 当然,政策落地也有坎儿:基层岗位够不够、两年怎么考核、会不会有人“镀金”走过场……这些细节得靠后面慢慢补。 但大方向没毛病——想当公仆,先当公仆的学生;想指挥交通,先知道乡间小路怎么走。毕竟,连自己都还没淋过雨,怎么给别人撑伞? 二十多岁去农村,不是流放,是补课:补生活这门必修课。熬过两年,也许有人发现基层才是自己的舞台,也许有人带着泥土味回到机关,把文件写得不再冷冰冰。 不管哪条路,都比“一毕业就坐办公室盖章”来得扎实。

0 阅读:21
尉迟红

尉迟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