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有头脑!”义乌有位小姑娘,大学毕业后没像别人那样去工作,而是把家里的老本

尉迟红 2025-08-17 09:07:53

“这是真有头脑!”义乌有位小姑娘,大学毕业后没像别人那样去工作,而是把家里的老本行整出了新花样。她家几代人都跟药材打交道,爷爷背药筐、爸爸扛锄头,她从小就在药香里长大,对各种草根树皮熟得跟自己手指头似的。 以前这些药材只能熬成苦汤,现在经她的手,摇身一变成了好看又实用的小饰品:手串、项链、挂坠,样样都有。原来黑黢黢的草药渣渣,被洗得干净、晒得透亮,再细细打磨成小珠子,一颗颗闪着光,戴在身上还能闻到淡淡的药香。有 人好奇问一句,她就把珠子往人手里一放,说:“你闻闻,这是檀香,静心的;旁边那串红一点的是藏红花芯,活血的。”人家一闻,果然有股子清甜味,心里立马踏实几分。 摆摊第一天,她就在义乌商贸城门口支了个小桌子,铺块蓝布,把几十串小珠子摆成一排。没吆喝,没喇叭,就靠香味勾人。 路过的小姑娘先是被味道吸引,再一看价格——几十块钱一串,比奶茶还便宜,立刻围上来挑挑拣拣。有人要安神,她就递淡黄色的老山檀;有人最近熬夜气色差,她就推荐带一点暗红的丹参串。 摊子前头的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手机拍照、发朋友圈,第二天她再去,摊位还没摆好,老顾客已经在等。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半年,她租下隔壁的小门面,再后来干脆开了工作室,请了两个表妹帮忙穿珠子,自己只管设计新款。现在一天流水几万块是常态,碰上节假日,几十万也轻轻松松。 网上的人看了她的短视频,都夸她是“把老祖宗的饭碗端成了网红”。 有人说:“我妈天天让我喝中药,苦得皱眉,现在能戴在身上,好看又不苦口,真香!”还有人打趣:“原来养生也能这么潮,再也不怕被说老干部了。”更有人直接喊她“药香小仙女”,求着她出情侣款、闺蜜款。评论区里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同样是毕业,人家把知识变金子,我还在给老板冲咖啡。” 要说这姑娘聪明在哪儿,一句话:她把老东西整出了新意思。 第一,她懂药。大学课本里说的性味归经,她全拿来用在选料上,安神就用酸枣核,活血就用丹参皮,绝不瞎搭配。 第二,她懂年轻人。珠子不能太大,太大像佛珠;也不能太小,太小没存在感。颜色得跳一点,但不能花里胡哨。她还给每款起了好听的名字,“夜安”“晨曦”“小满”,听着就像奶茶。 第三,她肯动手。药材买回来得挑、洗、晒、烘,一道程序都不能省。夏天太阳毒,她戴草帽蹲院子里翻药材,晒得跟挖煤的一样黑,可珠子出来就是亮。 第四,她讲真话。顾客问功效,她从不吹牛,就说“戴着舒服就行,真有病还得看医生”,这份实在让人信得过。 更难得的是,她把日子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早上睡到自然醒,泡一壶菊花茶,在工作室挑珠子配色;下午拍拍照、剪剪视频,太阳落山就去隔壁小吃街撸串。 我觉得只要肯动脑筋,苦汤药也能变甜生意。年轻人图的不就是又能养活自己,又能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吗? 她做到了,还做得风风光光。下次再路过义乌,估计得提前排队,才能买到她亲手做的那串“夜安”。

0 阅读:109
尉迟红

尉迟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