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对朱雨玲的专访。
回应争议:“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新黄河:日本T联赛官方公布的参赛名单里,出现了你的名字。决定去海外联赛打球,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朱雨玲:坦白地说,现在我并没有完备的训练保障体系,跟以前在国家队相比差得很远,在训练场地、陪练等方面没有任何保障。现在世界排名上去之后,很多比赛都是邀请制,而不是自己报名主动参赛。因此,为了适应这种职业赛事体系,也为了适应这种竞赛节奏,我只能采取以赛代练的方式来保持竞技状态。如果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就会给我带来很多风险,比如伤病。去打T联赛,我也是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除了我们中国的乒超,要想保持竞技水平的话,只有T联赛算是水平比较高的比赛了。
新黄河:你做出这个选择,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评论,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攻击和谩骂。而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中,很多运动员也曾遭受过网暴。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朱雨玲:其实网上的新闻我看的并不是很多。但就像你刚才讲到的,因为现在的自媒体比较发达,所以不只是乒乓球运动员,很多运动员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了。以我的理解来说,人们常说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个“重”不仅仅有刻苦、努力的意思,还有你要去承受被非议、被污蔑。但什么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地来看。因为现在自媒体比较发达,我想,如果把这种别人对你的攻击、谩骂,想成是一种“理所当然”就发生的事情,那么我的反应也是会理所当然地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因为很多事情你没有办法去辩解的,就是清者自清,而且我觉得,运动员的使命永远是奋斗在赛场上。
就像刚才讲到的,我现在的训练没有一个完备的保障体系,同时我在赛场外也没有能力好好保护自己。现在的我就是处于这样的阶段。但没有关系,我希望自己还是把目光聚焦在赛场上。
新黄河:从因病告别赛场,到再次上场,你走过了一段1647天的漫长旅途。你与疾病做抗争时,有什么曾给予你力量?又是什么促使你下定决心重新拿起球拍?
朱雨玲:其实与疾病抗争时,自己也很无助,好在还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与鼓励。最关键的,我想还是自己的信念。一开始没想到自己会生病,但当我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还是有一种信念支撑着我,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
在这个年纪重回赛场,其实对我来说是一个有些艰难的决定。因为我的性格里可能就有比较要强的那一面,要么就不做,要做就绝不轻言放弃。当时的我回顾了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己不得不离开球场,乒乓球生涯戛然而止。但我总觉得那只是一个逗号。我希望能好好地跟这项运动告个别,给自己的乒乓球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新黄河:你曾被称作“比赛狂魔”,在40天时间里打了60场比赛。回归后的你,跟此前的你相比,站上球场时的心态有怎样的不同?
朱雨玲:现在比赛的心态,跟之前完全不同了。我病愈后跟乒乓球完全脱离了。那时我先去了大学读书,然后又去企业学习管理,后来又到了天津大学当老师。如果说原来的我是只有乒乓球这个单线程任务,那么我后来在不同的领域反复“横跳”,就像开启了多线程任务。不同的经历、轨道,也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取各个领域带给我的养分。有了这些经历,我的内心变得更加丰盈了。以前赢球胜过一切,但现在没有什么可以是我的一切了。
当时那种连轴转的比赛节奏,一是因为自己年轻,二是确实比赛任务很多。所以,那个时候打球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使命。而现在,自己打球的内驱力变了,环境也改变了。我打球,是因为真的热爱。我能够真正安安静静地打乒乓球,享受它带给我的纯粹的快乐。
新黄河:你现在对胜负的理解是不是也跟之前不一样了?
朱雨玲:刚刚也讲到了,我现在有很多不同的事情要做,乒乓球只是我多线程任务的一个单线任务。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并不是给到乒乓球,因为还要照顾我其他的事情。这反而给了我一种“进进出出”的状态。当我处于这种状态时,我就不会过分地关注自己的胜负——不管怎样,它都影响不到我的其他任务。
新黄河:2017年,你代表四川队拿到过全运会女团的冠军。2021年,你因病错过了全运会。今年11月,你将代表澳门队参加在粤港澳三地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你参赛的目标是什么?
朱雨玲:你看,时间过得多快呀。8年前的我,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我记得自己参加了4个项目,拿到了4枚奖牌。这一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刚好是在澳门举行,而我还将作为澳门的运动员参与这一体育盛事,真是非常奇妙的缘分,我也感到荣幸。作为东道主选手,肯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绩。但对我来说,成绩是次要的,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沉浸式地打一次全运会,享受自己的比赛,在比赛中去挑战自我,去解自己在乒乓球上遇到的所有的难题。
新黄河:人们都说,全运会的比赛难度甚至超过很多世界大赛。你怎么看?
朱雨玲:当然。我们中国的乒乓球底蕴实在太深厚了,整体水平非常高。像是打国际比赛,大家互相比较了解,或者是你看过她的录像,或者大家都是经常打。但打全运会这样的比赛,随便碰到一个对手,很可能你不认识她,她却非常了解你。像这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经常能够遇到,而且特别容易翻船。所以全运会的比赛特别不好打,从第一轮开始就要打起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注意力去应对。
新黄河:珠海、成都、北京、天津……你曾经在很多城市停留过。你说自己在做多线程任务,这些城市就像是你在人生不同阶段打开的地图。对你来说,澳门意味着什么?如果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为其他参赛运动员做推荐,你最想推荐的是什么?
朱雨玲:我一直都处于东奔西跑的这种状态,或许我不是一个习惯于在舒适圈里面待着的人。我小时候在珠海生活,澳门离珠海特别近,我也对这座城市特别有探索欲,小时候经常过去。这座城市对我有特殊的吸引力,或许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再加上自己身份的转变,我又在澳门有了很多归属感。原来我更多的是以“观光客”的心态来打量这座城市,现在的我已经足以以当地人的身份给大家做导游啦。其实,我自己也很喜欢去探寻澳门的美食。如果说一定要做推荐的话,我特别推荐的是,一定要去吃新鲜出炉的安德鲁蛋挞——那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
新黄河:作为“一个会打乒乓球的Multitasker(多面手)”,你如何平衡上班、上课、上场之间的关系?对现在的你来说,乒乓球这项运动意味着什么?
朱雨玲:我现在的生活状态确实很特殊,并且是多线程的。起初,自己确实有做平衡、时间管理方面的焦虑,但慢慢自己也就适应了。现在的我,很享受在多彩的生活中“横跳”、来回穿梭。乒乓球是我观察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窗口——我拿着球拍,可以去全世界旅行。它带我看世界,也帮助我理解世界。其实,上班、上课、上场比赛,对我来说都像是不同的窗口——不同的窗口后面,一定有不同的风景。
朱雨玲首度回应海外联赛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