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经过北约联军的狂轰滥炸后,南联盟空军损失殆尽。危机时刻,53岁的南联盟空军总司令,竟单枪匹马驾驶米格-29,义无反顾的向敌军发起死亡冲锋! 米伦科·帕夫洛维奇1959年10月5日出生在塞尔维亚瓦列沃附近的戈尔涅·茨尔尼列沃村,父母叫米洛拉德和拉德米拉。那地方是山区小村,生活简单。他先在村里读小学低年级,后来转到奥塞奇纳上学。青少年时,去波斯尼亚的莫斯塔尔读军事高中,那学校管得严,培养了不少军人。起初他不想当飞行员,但后来改主意,进了扎达尔的空军学院学专业技能。 毕业后,他就正式加入南斯拉夫空军,从底层飞行员干起,一步步积累经验。工作上,他开过各种飞机,参与过训练和任务,慢慢升职。到1990年代中期,已经是资深军官,1999年前升到中校,负责贝尔格莱德附近巴塔伊尼察空军基地的第204战斗航空团。这个团主要守卫领空,他管着飞行员和飞机维护,日常检查设备,确保一切正常。 他娶了斯拉维卡,生了两个儿子:斯尔詹和内曼尼亚。内曼尼亚1990年生,后来踢足球,当过职业球员。家庭生活普通,他工作忙,但还是抽时间陪家人。军旅生涯里,他拿过几个奖章,主要表彰飞行技术和领导能力。这些经历让他成为可靠的指挥官,面对战争时能稳住局面。他的成长轨迹挺典型,从农村小子到空军领导,靠的是坚持和专业训练。 科索沃战争打响后,北约从1999年3月24日开始空袭,南联盟空军压力山大。北约扔出上千架先进飞机,像F-15、F-16这些,装备高科技导弹和雷达。南联盟这边主力是米格-29和更老的米格-21,技术差一代,维护也跟不上。第204团的米格-29本来就不多,开战后损失快,开战初期几架在拦截时被干掉,剩下飞机零部件短缺,勉强能飞的少。 5月4日中午,北约轰炸瓦列沃地区,扔下炸弹破坏基础设施。警报拉响,基地指挥决定派一架米格-29去拦返回的敌机群。年轻飞行员准备起飞,但帕夫洛维奇赶到,坚持自己替换上去。他穿上装备,开着那架米格-29滑出跑道,升空后往低空飞,利用地形躲雷达。 飞机本身有故障,导航不稳,但还是朝敌方去。北约预警机很快发现他,两架美军F-16从78中队过来,锁定后发射AIM-120导弹。第一发擦过尾翼,第二发直接命中,飞机解体坠落。整个过程没多久,他就没了。这事发生在瓦列沃上空,敌方飞机多,技术占优,南联盟战机基本没胜算。他的举动是基于责任,但也暴露了装备差距。 帕夫洛维奇飞机残骸掉在瓦列沃附近的布亚奇奇村,他当场死亡,没来得及跳伞。南联盟空军确认后,组织回收遗体,运回贝尔格莱德。战争结束,他的遗体葬在贝扎尼亚公墓。官方追授他上校军衔,还发了勇气勋章,表彰贡献。塞尔维亚好几个地方以他命名街道,比如诺维萨德、瓦列沃、巴塔伊尼察、奥塞奇纳和戈尔涅·茨尔尼列沃。这些街道成了纪念标志。 2019年6月26日,巴塔伊尼察空军基地正式改名米伦科·帕夫洛维奇上校空军基地,仪式上飞机飞过,家属和军官参加。空军还把一架米格-29用他的名字,保持传统。他的事迹拍成纪录片,讲战争片段和影响。每年5月4日,瓦列沃有纪念活动,空军飞机飞越,地面放花圈,参与的人包括家属、老兵和当地人。 2022年周年时,塞尔维亚部队代表讲话,强调他的角色。家属那边,儿子内曼尼亚和斯尔詹继续生活,内曼尼亚偶尔回忆父亲,但重点是传承。
普京六大“投降条件”曝光!第一,你现在丢掉的地,全是我的。第二,你现在还没丢掉的
【607评论】【4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