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艺人到底应不应该复出?最近《宝岛一村》的观众交流会就因这事儿吵翻了天。 有观众当场质问导演赖声川:“屈中恒是吸毒艺人,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对抗法律?”结果赖声川甩了句“没什么好谈的”,怒指观众后匆匆离场。 屈中恒这事不是新鲜事,2006年就因吸毒被曝光,现在却成了这部话剧的主演,有人说“都过去十几年了,改了就好”,但这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毒品这东西沾不得,尤其是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年轻人,你想想,缉毒警察平均寿命才41岁,死亡率是普通警察的近5倍,多少人用命换来的安宁,凭啥让吸毒的人轻轻松松回到聚光灯下? 法律早就把话说死了,2014年广电总局就规定涉毒艺人禁入广播电视和网络平台,23年《狂飙》剧组用了改名的涉毒演员含笑,不就被骂到删光戏份吗?这不是小题大做,是因为底线不能破。 艺人跟普通职业不一样,他们挣着高薪,享受着流量红利,就得承担更重的社会责任,要是吸毒了还能复出,那不是告诉孩子们“吸毒没啥大不了,改了照样当明星”? 赖声川说“没什么好谈的”,这态度挺让人费解。 艺术创作确实需要包容,但包容不代表没原则,《宝岛一村》讲的是乡愁和人情,用一个有吸毒前科的演员,观众看剧时能不膈应吗?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 有人抬杠“不让复出他们咋吃饭?”那我就要问了,三百六十行,非得在镜头前晃悠?可以做幕后、开小店,凭本事挣钱没人拦着,但想重回公众视野,就得过社会这关。 真要改过自新,就该像模像样做点实事,比如参与戒毒宣传,用十年八年证明自己,而不是悄咪咪接着演戏。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个选择题:是要“只要戏好啥都能忍”的娱乐圈,还是要“德艺双馨”的环境? 答案其实很明显。艺术可以高于生活,但不能脱离底线。 赖声川或许觉得观众小题大做,但他忘了,观众不只是来看戏的,更是来守护心里那点是非观的。
黄晓明公司旗下的艺人没一个红的
【21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