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 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对此有网友说只有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 最近,俄罗斯媒体的一番言论在国际军事圈激起不小的波澜,他们认为,如果中国卷入大规模冲突,面临的将不是单一对手,而是多个国家的联合围堵,光靠航母和导弹未必能稳操胜券。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游戏,而是联盟与联盟的对抗,美国在亚太的布局,从美日韩军事同盟到“奥库斯”核潜艇协议,再到拉拢南海国家,无一不是在编织一张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网。 而俄罗斯媒体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在俄乌冲突中,莫斯科已经深刻体会到西方“群殴”的威力,经济制裁、武器禁运、情报共享,甚至连民用无人机零部件都被严格管控。 如果类似局面在东亚上演,中国能否顶住压力? 网友的观点很直接,只有让对手真正尝到苦头,才能换来和平,这个逻辑看似残酷,但历史上不乏先例。 抗美援朝让美军止步三八线,对越自卫反击战让河内不敢再轻举妄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让印度至今心有余悸。 但今天的战争形态已大不相同,俄乌冲突证明,现代战争不仅是武器的较量,更是经济、科技、舆论、外交的全方位对抗,中国若卷入冲突,不仅要面对军事压力,还可能遭遇金融、能源等方面的压力。 西方智库CSIS曾模拟,即便美国11艘航母全部压向中国近海,也难以突破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但战争的胜负从来不只是战场上的输赢。 俄罗斯有专家曾指出,中国在某些军事技术领域已领先世界,比如无人机产能,高超音速导弹与俄罗斯并驾齐驱,而工业能力远超美俄。 这种“不对称优势”让中国能在局部冲突中占据主动,比如用低成本无人机消耗敌方昂贵防空导弹,或用东风-26直接威慑第二岛链的美军基地。 但相比之下,“如何避免打”,才更考验一国的智慧。 中国近年来的军事建设,无论是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还是055大驱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核心目标都是威慑而非侵略。 俄媒的警告和网友的激进观点,其实指向同一个问题,在大国竞争的时代,和平究竟靠什么维系,是靠核威慑、靠经济依存、还是靠“以战止战”的强硬姿态? 中国的答案或许是“综合威慑”,军事上不惧挑衅,经济上深度绑定,外交上结好。 说到底,真正的强者不需要靠战争证明自己,但必须有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实力,俄罗斯媒体的担忧有其道理,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只能靠“人海战术”取胜的国家。 今天的解放军,既有“东风快递”这样的硬实力,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软智慧。
乌克兰“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工厂被彻底摧毁,泽连斯基没希望翻盘了这很可能是乌军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