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个美国小伙花25万,买了一张航空公司的促销机票,就连工作人员都嘲笑

浅笑对风吟 2025-08-14 23:23:48

1987年,一个美国小伙花25万,买了一张航空公司的促销机票,就连工作人员都嘲笑他傻,航空公司觉得大赚了一笔,可是20年以后,航空公司才发现傻子是他们! 1980年代,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日子不好过,财务压力山大。为了赶紧弄点现金回来,同时吸引有钱人,公司脑子一热,推出了个AAirpass计划。啥意思呢?花25万美元,就能买张终身无限次坐头等舱的机票,还能再加15万买张副票,每年带个人免费飞。当时这想法挺新奇,航空公司觉得自己很聪明,一次性收大钱,还能显摆高端服务。可他们压根没想到,这计划后来会把自己坑得够呛。 这活动一出来,社会上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太夸张,谁会花这么多钱买机票啊?可航空公司高层信心满满,觉得这不仅能救急,还能拉高品牌逼格。结果呢,他们低估了人性,也没算清楚账。 有个叫史蒂夫·罗斯坦(Steve Rothstein)的小伙,背景不简单,是个有钱的投资银行家,还特别爱飞来飞去。1987年,他掏了25万买了主票,1989年又花15万给老婆买了副票,总共40万。他把这机票当成了宝,简直是想飞就飞。商务出差、家庭度假,甚至帮朋友邻居飞一趟,他都乐意得很。 这哥们儿的飞行频率不是一般的高。20年下来,他飞了1万多次,里程加起来有4000万英里,换算成机票钱大概2000万美元。这啥概念?他花40万,航空公司却搭进去2000万,亏得裤子都快掉了。单月飞18次,单日飞好几趟,航空公司员工都看傻了。这票简直成了他的“无限提款机”。 一开始,航空公司没当回事,觉得这票卖出去就完事了,谁管你飞多少次啊。可到了2007年,金融危机一来,公司一查账,吓出一身冷汗。光史蒂夫一个人就飞了2100万的成本,其他买票的人也好不到哪去。25万换2000多万,谁算谁头晕。 高层坐不住了,得赶紧止损。2008年,他们在芝加哥机场拦下史蒂夫,说他违规,把票收了。航空公司说他用副票帮别人飞还收钱,不符合合同。史蒂夫不服,说合同没写不能这么干,自己也没赚钱,就是好心帮人。双方杠上了,最后打官司。2011年,航空公司赢了,票正式作废。可这事儿已经闹得满城风雨。 这波操作让美国航空亏大发了。先说钱,史蒂夫这种高频飞的客户,运营成本高得离谱,25万根本不顶用。再说名声,公众觉得航空公司不地道,签了合同又反悔,太没契约精神。网上骂声一片,公司形象掉了个底朝天。 这事儿之后,航空公司学乖了,赶紧改促销策略,把合同条款写得密不透风,免得再被钻空子。这也成了商学院的经典案例:别光看眼前利益,算不清长远账,早晚吃大亏。 史蒂夫丢了票,生活也没垮。2009年他搬到纽约,继续干金融,飞少了但热情没减。后来2012年,他和航空公司私下和解,拿了笔赔偿金,具体多少没公布。这场拉锯战才算画上句号。 这事儿挺耐人寻味。航空公司开始觉得自己赚了,结果被史蒂夫“教育”了一把。说白了,商业决策不能只看短期的钱,得算明白长期的成本。史蒂夫没干啥违法的事,就是抓住了规则的漏洞,把利益玩到了极致。这提醒我们,规则定得不严,早晚有人钻空子。你说,谁才是真“傻子”?

0 阅读:230

评论列表

用户33xxx74

用户33xxx74

1
2025-08-15 00:32

二十年?一年365天,二十年7300天,算上五个闰年也就多五天,一万次,平均两天飞三次,每次平均两千美元?国内两千美元的机票怕是要飞到美国去了?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