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四川凉山,8月13日,男生高考597分被宁夏大学录取,本来是件高兴的事

韫晓生 2025-08-14 16:17:11

[中国赞]四川凉山,8月13日,男生高考597分被宁夏大学录取,本来是件高兴的事,结果录取通知书送到他家的时候男生已经因病离世,父母看着录取通知书眼泪止不住的流,同学纷纷前往他的家送他最后一程,老师含泪写下一封寄到天国的录取通知书悼念这位不幸且身残志坚的少年!网友:“看哭了”。   (信源:红星新闻——痛惜!凉山“拄拐少年”被宁夏大学录取,录取通知书送达时他已因病离世)   近日,社会上流传着一则令人心碎的故事。四川凉山一位名叫凌崇恩的“拄拐少年”,以597分的高考成绩被宁夏大学录取,这本该是振奋人心的喜讯。然而,当那封承载着无数希望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他会理的家中时,他却已因病离世,遗体也已于八月初火化。   这封象征新开始的信笺最终抵达寂寥故园,如此悲怆结局令无数人动容,有人潸然泪下,感叹命运弄人。师生与亲属的泪水无声却震彻人心,社会也深感惋惜。   然而,为何这个短暂生命和那句“慢慢来,总能!”能深切触动人心,其中蕴藏的超越遗憾的精神力量,值得每个人深思。   少年凌崇恩自幼生活艰辛,右脚先天残疾、严重变形,行动依赖拐杖,身体不便成为他生命底色。同龄人在操场奔跑时,他选择默默读书,将身体局限化为学习动力。   初中时,他在演讲比赛上,用略显沙哑却坚定的声音讲述,儿时渴望奔跑,后来梦想不再遥远。那一刻,掌声响彻礼堂,他超越年龄的坚定初露锋芒。   进入会理一中后,他将毅力发挥到极致,在学校刻苦学习、努力拼搏。高三百日誓师大会上,他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掷地有声地说出“慢慢来,总能!”这句话成了全校“精神口号”,激励着追梦人。   他深信科技会让梦想更近,正一步步走向未来,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奋斗决心让师生动容。同学们回忆,他有礼貌、学习努力得让人心疼,他从不抱怨、从未停止奋斗,令人心疼又敬佩。   那么,“拄拐少年”心中最渴望什么呢?他希望自己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跑步,打球,这一纯粹梦想充满对自由行动的向往。   他选择宁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只为文凭,更是为宏大愿景——学习现代假肢技术,为自己和像他一样行动不便的伙伴打开自由行走的大门,这份抱负令人敬佩。他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身体解放,更在于帮助他人,这种济世情怀令人感动。   然而,命运总在最光亮时开残酷玩笑。凌崇恩未能亲眼见到承载他梦想与汗水的录取通知书。离世后,班主任罗老师写下《一封寄到天国的录取通知书》,满是惋惜与怀念。   老师心痛回想他在讲台的身影,痛惜他没亲自拆通知书。告别仪式上,师生共同为他送别,只愿他来生可以向平常孩子一样。   同学们含泪承诺“我们替你上大学”,情谊温暖众人。村里干部证实他用短暂一生点亮旁人前行路。有老师动情祝愿他在天堂无病无痛、自由奔跑。他走了,但精神长留。   究其根本,凌崇恩的故事是当下都市“别急,为厚积薄发蓄力”的最佳注脚。在“一切都要快”的时代,人们常感焦虑,工作、升职、孩子学习、存款等问题如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我们总想一蹴而就,结果却越急越乱、越追越累。凌崇恩的一生揭示了真相: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输在能力,而是输在“慢慢来”的定力和“总能”的信念。   并非所有努力都能立刻见效,真正的成长发生在默默耕耘的“慢”时光里,这其中的反“速度崇拜”智慧堪称典范。同时,社会应给予像凌崇恩这样的残障青少年更多关注和支持,让他们追梦少坎坷、多阳光,因为每个梦想都值得被善待,每个努力的灵魂都应被看见。   所以,凌崇恩的故事不仅令人触动,更是重要提醒。在逐梦路上,人们是否应多份“慢慢来,总能”的韧劲?焦虑、疲惫想放弃时,不妨学凌崇恩按下“慢放键”,相信积累不会白费。   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东西需时间熬炼。凌崇恩虽已离去,但其精神如种子落在人心,激励前行者。愿人们如挽联所说,即便身处崎岖,灵魂也能抵达万重山,留下光芒。面对生活的“快”与“急”,凌崇恩的故事能带来怎样的思考和力量呢?

0 阅读:113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83

用户17xxx83

1
2025-08-14 17:29

阿弥陀佛!但愿天堂没有病痛!!!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