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亮出“决战大杀器”!美国岛链基地,全在射程内 2019年国庆阅兵的方阵里,一款被严密遮盖的导弹在10×10轮式发射车上一闪而过,解说员只匆匆提了句“超音速巡航导弹”,便再无下文。 那会儿谁也没想到,这款后来被称作东风-100的武器,会在几年后以如此震撼的方式揭开神秘面纱。 今年建军98周年前后,央视军事专题片里,东风-100的发射画面首次完整曝光。 没有沙漠戈壁的背景,导弹车就从城市边缘的公路上疾驰而来,在模拟的全频谱电子干扰下,停车、架线、发射,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尾焰划破夜空的瞬间,不仅展现了这款导弹的4马赫超音速突防能力,更颠覆了人们对导弹发射场景的固有想象,原来它能在城市,山区,沿海任何地方发起突袭。 这几年,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动作越来越频繁。 日本冲绳的基地里,F-35战机频繁起降;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B-2轰炸机来了又走,“萨德”反导系统在韩国部署后,又想往菲律宾延伸。 他们把这些据点串成所谓的“岛链”,摆明了想把中国的军事力量困在近海。 尤其是关岛,作为第二岛链的核心,一直被美军视为“不可撼动的堡垒”,觉得三千多公里的距离足够安全。 但东风-100的亮相,直接把这层安全感撕了个口子。 它4000公里的射程,从山东出发,40分钟就能到关岛。 更别说如果由轰-6N轰炸机带着升空发射,打击范围能延伸到6000公里,塞班岛、澳大利亚北部的美军基地都得纳入考量。 那些原本用来封锁别人的岛链,突然成了被瞄准的目标。 这款导弹的厉害之处,不止在于打得远、飞得快。 它的弹体设计让雷达很难捕捉,就像穿着隐形衣,末段还能贴着海面低空飞行,敌方的反导系统刚发现踪迹,它可能已经到了眼前。 制导系统更是精准,北斗导航加上惯性制导,再配合末段主动雷达,命中精度能控制在几米之内。 想炸机场跑道就炸跑道,想打指挥中心就打指挥中心,换上半穿甲战斗部,对付航母也不在话下。 更让对手头疼的是它的机动性。10×10的轮式底盘跑山路,穿城市都不在话下,打完就走,根本没法用卫星锁定。 专题片里特意展示了在城市边缘发射的场景,就是在明说,别想靠找发射阵地来拦截,它可能藏在任何地方。 这时候公开这些画面,时机选得很有讲究。 美国刚联合日本、菲律宾在南海搞完军演,又在台海问题上频频发声,仿佛觉得凭着岛链就能拿捏局势。 东风-100一亮相,相当于把话挑明了,你的岛链拦不住我。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用武器说话。 现在东风-100登场,更是把威慑力往前推了一大步,不只是家门口,第二岛链之内,中国也有能力护住自己的利益。 有人拿它和美国的战斧导弹比,这一比就能看出中国军事科技的进步。 二十年前,我们还在琢磨怎么追赶战斧,现在东风-100的速度,射程都远超对方。 这种跨越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是国家实力提升的缩影。 军事科技从来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完善的科研体系做支撑,东风-100的每一个技术突破,都能在航天,材料,电子等领域找到对应的进步。 但说到底,东风-100的存在,不是为了挑起冲突。 就像专家说的,先进武器最好的状态,是永远待在对手的评估报告里,而不是出现在战场上。 它更像一把盾牌上的利刃,平时藏着,真有人想动歪心思,才会亮出来护着身后的家国。 现在再看西太平洋的格局,美军航母战斗群想随意靠近,得先掂量掂量关岛的安全,部署反导系统时,也得考虑能不能拦住那些从天而降的超音速目标。 所谓的岛链封锁,在东风-100这类武器面前,正在变成一厢情愿的想法。 从阅兵式上的惊鸿一瞥,到专题片里的完整亮相,东风-100的每一次露面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中国不想惹事,但也绝不怕事。 你搞你的岛链,我有我的破法,在维护国家利益这件事上,中国有的是办法和底气。 信息来源:央视——《攻坚 — 矢志强军向一流》专题片
中国突然亮出“决战大杀器”!美国岛链基地,全在射程内 2019年国庆阅兵的方
星球拾光
2025-08-14 15:39: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