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女子去江西景德镇旅游。晚上6点左右,她走进一家理发店洗头,一个17岁的男孩在给她洗头之前,拿了一块毛巾垫在她的背部,为了防止水进入她的颈部,男孩把毛巾的一头塞进了她的衣领。 (信息来源:中国义乌网) 在江西景德镇,一家普通理发店近日因一场特殊纠纷成为网络焦点。 暑期傍晚,一位女顾客走进理发店洗头,为其服务的是一名17岁的男学徒。 洗头前,学徒按常规操作,将折叠好的毛巾垫在女顾客后颈,再把毛巾一角塞进衣领以防冲洗时水溅入。 这一过程中,学徒指尖与女顾客背部皮肤短暂接触,时长约十秒。 当晚,女顾客致电理发店店长,坚称自己遭遇“性骚扰”。 店长为平息事端,在电话中致歉长达四十分钟。 然而,女顾客收下歉意后,转而提出经济赔偿要求,因店长无法做主,此事暂未达成一致。 次日,女顾客再次来到理发店,径直向老板索要赔偿,态度坚决地表示“不能让人白摸了”。 她还强调正常情况下毛巾应挂在衣领外,不应触碰皮肤。 但老板认为,学徒操作属于行业常见防水步骤,是正常服务,并无主观恶意,果断拒绝道歉与赔偿。 双方各执一词,矛盾激化,女顾客选择报警。 警方介入调查,老板在民警面前完整演示垫毛巾流程,民警现场观察后,未发现动作存在明显异常或越界。 面对民警询问,女顾客仍明确要求经济赔偿,老板则强硬回应,无惧女顾客“偷税漏税”“雇佣童工”等举报威胁。 调解陷入僵局,警方给出两点建议:一是在洗头区域加装监控设备,二是尽可能安排女性员工为女性顾客服务。 老板虽接受加装监控提议,但坦言因行业特性,招聘足够女员工存在现实困难。 最终,警方建议女顾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事件在网络曝光后,迅速引发广泛讨论。 起初,舆论观点不一。 一部分人觉得在理发、洗头这类服务中,必要的身体接触难以避免,垫毛巾防水是正常操作,女顾客反应过激。 另一部分人则强调服务应以顾客舒适度为先,操作流程应规范,避免引发不适,尊重顾客身体界限至关重要。 法律界人士指出,认定“性骚扰”需严格证据支撑。 如清晰完整监控录像、能证明主观意图或动作明显越界的证词等,仅凭单方感受难以在法律上定性。 随着事件热度攀升,有网友发现女顾客外貌特征、大嗓门等与此前在杭州因理发店索赔事件走红网络的“一千姐”(徐女士)相似。 据了解,“一千姐”曾声称被100度水烫伤头皮索赔千元,后被店家以温度记录反驳。 其社交账号内容也多为各类索赔经历,账号最终被封禁。 此关联虽未经官方证实,但一经曝光,舆论风向发生转变,不少人开始怀疑此次事件可能是“职业碰瓷”。 这起发生在景德镇理发店的风波,将服务业长期存在的“可接受接触”边界问题推至公众视野。 当前,多地连锁发廊已连夜在洗头区域加装摄像头,部分店铺甚至推出“AI 机械臂洗发”服务,宣称实现“零接触”。 美团数据显示,“女理发师”搜索量一周内飙升320%,但供需缺口高达七成。 景德镇文旅局也在景区发放《游客安全感指南》,提醒游客在接受接触服务时可要求同性技师。 理发协会也拟出台《头部护理操作规范》,细化相关工具使用边界。 但一纸细则能否真正终结此类争议,仍有待时间检验。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诬陷”基本零成本,女子先在杭州理发店索要赔偿1000元,说给
【164评论】【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