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仲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说过:美国、荷兰、日本、韩国以及台湾控制

霜花覆窗棂 2025-08-13 13:43:05

台积电创始人张仲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说过:美国、荷兰、日本、韩国以及台湾控制了半导体所有的瓶颈,如果我们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 张忠谋2023年8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直言半导体供应链被美国和盟友牢牢把控。 他指出,美国主导设计工具和专利,荷兰的ASML垄断高端光刻机,日本提供关键化学材料和光学组件,韩国擅长内存和显示技术,台湾则专攻代工制造。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形成铁板一块的联盟。 中国大陆想突破难上加难,因为核心设备如极紫外光刻机,只有ASML能产,美国管制出口严格。日本的东京电子和信越化学控制光刻胶和硅晶圆供应,缺了这些,生产线就瘫痪。 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在NAND闪存上领先,出口也受美国影响。台湾台积电占全球先进制程一半以上,客户多是美企,供应链高度整合。 张忠谋基于多年经验,分析这些瓶颈不是单一问题,而是系统性壁垒。美国通过出口管制,如2022年禁售先进芯片设备到中国,进一步强化控制。 荷兰政府跟进,限制ASML卖DUV机给中企。日本加强材料出口审查,韩国也配合联盟。张忠谋强调,如果这些国家联合施压,中国大陆的反制空间有限,因为自给率低,依赖进口设备和技术。 行业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美国占40%,荷兰20%,日本15%,韩国10%,台湾5%,中国大陆不到5%。 光刻机方面,ASML市占率超80%,EUV机全靠它。材料上,日本占硅晶圆50%,光刻胶60%。这些数据说明,供应链脆弱点太多,一断供就全线停摆。 张忠谋的观点源于他职业生涯见识,他在美国学技术,在台湾建厂,清楚每个环节的痛点。比如,芯片设计软件EDA工具,美企垄断,禁售就卡死设计端。 制造端,台积电的FinFET技术领先,但依赖美荷日韩设备。 联盟形成于冷战后,协调出口管制。近年来,美中贸易战加剧,美国商务部列实体清单,禁华为用先进芯片,进一步证明张忠谋的话。 中国大陆虽有中芯国际和华为海思努力,但7纳米以上制程仍落后台积电的3纳米。投资研发虽大,但设备进口受限,人才流动也难。 张忠谋认为,这种格局短期难变,因为技术积累需几十年。盟友间合作紧密,美国提供标准,荷兰做设备,日本供材料,韩国组装,台湾生产,各司其职。 打破这平衡,需要全链条突破,但现实中,单一环节进步难带动整体。 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基金投了上万亿,但良率和效率低,进口依赖高。张忠谋的采访引发热议,因为直戳行业软肋,提醒全球芯片战不是零和游戏,但控制权在少数手里。 荷兰ASML的EUV机需上万零件,供应链跨多国,复制成本高。日本的纯度要求极高,材料污染率低至ppm级。韩国工厂自动化率高,产量稳定。 这些优势累积,让联盟牢不可破。张忠谋的话接地气,基于事实,不是空谈。他退休后仍关注行业,采访中重申观点,警告盲目乐观。中国大陆需加大本土化,但路长障碍多。 2023年8月底,华为推出Mate60 Pro手机,搭载麒麟9000S芯片,由中芯国际用7纳米制程生产。这芯片支持5G,手机销量火爆,证明中国大陆在受限下仍有进展。 中芯国际的N+2工艺相当于7纳米,虽然没用EUV,但通过多重曝光DUV机实现,显示本土能力提升。美方调查中芯是否违规用美技术,但中芯否认。 张忠谋于2018年退休,那年股东大会上,他正式交棒,结束31年台积电生涯。公司市值超5000亿美元,他功不可没。 台积电继续扩厂,在美国建厂,但张忠谋提醒地缘风险高。他的结局平静,行业地位稳固,但也提醒后辈,技术竞争永不止步。

0 阅读:265

评论列表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

3
2025-08-13 18:47

如果单单靠封锁能困住中国发展不了高科技产品的话就不是中国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