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春,北京的天气还透着寒意,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手持一堆发黄的材料,在西城区政府机关门口等待许久。此前三个月,她为了给母亲贺子珍申请一套离毛主席纪念堂近一些的住房,跑了不少部门。
当时,贺子珍住在上海溧阳路的老房子里,房屋年久失修,雨季时墙皮直掉。这位曾跟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女战士,已年过花甲,身体也不好。
而申请住房的难题在于贺子珍的档案散失严重。1937年她去苏联治病,部分材料在战争中丢失,1947年回国后又辗转多地,组织关系一直未完全理顺。工作人员能找到的最清楚的资料,仅是一张1929年井冈山时期的老照片。
李敏的公公孔从洲得知此事后,这位参加过西安事变的老将军,仔细查看材料,并找来聂荣臻等老战友,让他们联名给贺子珍作证。1979年3月的一次政协常委会上,邓小平表态档案不全可以想办法补齐。随后,西城区给贺子珍分了一套60平米的平房小院,施工队还将门槛改成坡道,方便轮椅进出。
贺子珍搬到北京后,喜欢坐在小院的石榴树下听广播。她的左手在1932年福建长汀战役中为掩护伤员撤退受伤,手指一直蜷曲,但她从不抱怨。李敏后来整理母亲档案时,补办的材料就有17份,其中包括苏联医院1938年拍的X光片复印件,显示了贺子珍手部的伤情。
那个时代,像贺子珍这样的老革命家生活条件普遍不好,很多人拿着微薄的抚恤金,还坚持交党费。贺子珍能够解决住房问题,既有自身的历史贡献,也离不开老战友们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赶上了政策的转机。历史
参考资料:
人民网(贺子珍不为人知的晚年生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