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功败垂成,8千万吨大豆中国不收,美也不敢让关税重回3位数 关税休战协议到期的日子,就像定好的闹钟,8月12日一到,中美是续还是掀桌,全球都在盯着。 按常理,前面三轮谈判走得还算稳,双方默契地把对等关税24%的部分继续按下暂停键,中方的反制措施也延到期,大家先把手里的刀往回收一收。可这事偏偏到了最后关口,美国那边又玩老毛病——加码、要价、试探底线。 特朗普挑的时间很绝——8月10日深夜,距离协议到期只剩两天。他一边放话要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一边抛出一个量级吓人的要求:中国必须一次性买下去年四倍的美国大豆——八千八百万吨,还得立刻签单。他的说法很冠冕堂皇,说要帮中国“解决供需问题”,顺带减少中美贸易逆差。话里那股居高临下的味道,隔着太平洋都能闻到。 这还不算完,他还捆绑了另一条——中国要减少甚至停掉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这个条件一出,意思就不只是卖大豆了,而是让中国在能源采购上跟着他的节奏走。更绝的是,他还摆出个架子:“不答应?那我今年就不访华。”仿佛访不访是给中国的恩赐一样。 说白了,这就是拿着快到期的关税协议做筹码,硬塞一份清单过来,看中国会不会被逼到点头。 问题是,他打错了算盘。中国的大豆进口早就不是单一渠道,美国只是供应商之一。去年买了两千多万吨美豆,是因为价格、运输、气候等因素合适,并不是因为谁开了口。 今年要翻到四倍,还要按他定的条件?这不是谈判,这是讹人。至于能源,更是红线。少买俄油,就是替他在制裁俄罗斯的行动里抬轿,这种事我们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于是,结果很干脆。8月12日,中美在瑞典的会谈上联合声明,把24%关税暂停延长90天。协议延了,但特朗普想塞进去的那堆附加条件,一条没过。 对特朗普来说,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空回合。他原本设的是“双保险”:要么中国接下单子,让他在国内吹一波政绩;要么关税回到三位数,借机在大选年向选民展示他“对中国强硬”。可这两条,他都没走通。 真把关税提上去,美国中西部的农民会先翻脸——八千万吨大豆找不到买家,市场价直接崩盘,选票也就跟着崩了。 更尴尬的是,他这种最后关头加条件的商人路数,在房地产谈判里也许能压出点油水,但在国与国的较量里,只会让对方对你更没信任感。三轮谈判积累下的那点脆弱默契,被他自己一夜挥霍干净。 期间,美国财长贝森特也在帮腔。他对外说关税像“融化的冰块”,只要配合美国制造业回流,就有可能消失。乍一听挺诱人,但这种话是糊弄别国的,不是对中国说的。我们手里有稀土,有光伏,有世界最全的工业链,真打起关税战,受伤的不会只是中国,美国照样疼。 这90天的延长期,看似缓和,其实是个静水暗流的阶段。特朗普会不会在这段时间再想出新的筹码来逼中国,让中国在农产品、能源甚至科技领域作出让步?可能性很大。但问题在于,中国现在的底气和谈判位置,跟十年前已经是两回事了。 我们在农产品上早就实现多元化采购,不会再被单一供应链牵着鼻子走;能源上有俄罗斯、中东、非洲的布局,不可能为了美国的政治需求去动自己的能源安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虽不能说已经全线替代,但至少不会像过去那样被一招卡死脖子。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大豆戏码没能上演成特朗普预想的剧本。他要的大单没来,关税的大棒也没敢真挥下去。台面上的结果就是这样:中美继续维持一个脆弱的平衡,他没赢,我们也没输,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下一轮较量前的安静。 如果真要总结,这场事很能说明特朗普的谈判习惯——他总是想在最后一分钟用压力换让步。但对手已经学会不在这个点上被撬动。大豆可以不买,关税可以谈,但交易要对等,规则要双方认可。否则,不谈也行。 所以,八千万吨大豆中国不收,美国也没敢把关税推回三位数。这就是现实——不是因为谁心软,而是各自都清楚真翻脸的代价有多大。 参考资料: 《中美延长24%关税暂停措施90天》环球网 《美财长称可能撤销对各国关税》参考消息
这个关税战打到最后,全世界会发现,这事是美中玩了全世界,折腾了半天,中美的关税就
【77评论】【174点赞】
江南
对美西方强盗,不要仁慈,跟他们玩滚刀肉,要让他们看得到,听得懂。
nj老枪
跟霉断链不来往,让这个疯金毛咬它敢咬的其它叭儿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