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室的“特供”字帖,由徽宗亲自编成,这种字当代人已经写不出来了     一

蕊蕊聊过去 2025-08-12 14:22:34

宋代皇室的“特供”字帖,由徽宗亲自编成,这种字当代人已经写不出来了     一部九百多年前的皇家书法秘籍,藏着宋徽宗亲手编成的笔法精华,它从宫廷流传到今天,却让当代人望而兴叹,究竟什么原因让这种字写不出来了? 北宋时候,书画艺术发展到顶峰,这跟赵佶有直接关系。他在位期间,国家治理上问题不少,但对艺术特别上心,办起翰林图画院,亲自挑人教导,像张择端、王希孟、米芾这些大画家都从中学到不少,画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这样的名作。赵佶自家皇室后代也多,到靖康之变前,三十二个儿子、三十四个女儿,他总想着怎么把书法传下去,让他们都练好笔墨。   这部字帖就是赵佶跟大臣们商量后编出来的,专供皇室用,叫《书广百论》。底本是唐玄奘法师译的《广百论》,佛典里汉字多,包罗万象,适合入门识字和练字。早在宋哲宗元祐五年,也就是1090年,商康民就写过一本献给朝廷。赵佶觉得还得完善,就让商康民用晋唐楷书和抄经体风格重抄一遍。   字帖全卷高28厘米,长503厘米,270多行,4200多字,每个字大约2厘米大。笔法讲究起笔逆锋,按压顿挫,中锋运笔,点画丰满端庄,转折方圆结合,结体疏朗中正,用墨浓淡合适,章法整齐,透着高古华贵的气象。宋钦宗、宋高宗这些皇帝都临过它,学笔法。   金人灭北宋后,这字帖被带到金国内府,后来进元朝、明朝、清朝宫廷,一直当宝贝藏着。清朝亡了,溥仪带出宫,辗转到现在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只展出过一次。因为皇家保护得好,没缺字,纸张就微微发黄。里面笔法细节清楚,动作自然,跟元代以后那种直来直去、拘谨的风格大不一样,学界说它是领会元代前书家用笔的范本。   宋代前书法家笔法多变,气韵洒脱平和,元代后就简单了,气韵也俗气起来。要想学正宗笔法,得从宋代及以前作品下手。这部字帖内容丰富,适合天天练,起笔逆锋,入纸按压,蓄力调锋,笔笔精到,当代人真写不出这种味儿。现在有高清复制品,咱们可以拿来临习,体会古人精髓。   这部字帖不光是书法教材,还体现了宋代艺术高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咱们国家,推动文化自信,就得从这些历史瑰宝入手,学好传统,创新发展。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