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顿把董宇辉的台词、书单、文旅路线整套搬到自己直播间,点赞却连对方零头都不到。
他清楚董宇辉靠“知识+情绪”把观众留在屏幕前,于是复制同款慢语速、同款推书节奏,连停顿的秒数都掐得一样。
数据直接打脸:视频平均点赞从东方甄选时期的三十万掉到三万,转发只剩两千。
粉丝不买账,因为董宇辉的真诚建立在三年苦熬和真读书,顿顿的真诚只建立在提词器。
更麻烦的是,董宇辉粉丝发现顿顿连“小作文”句式都照搬,立刻围攻评论区,顿顿团队只好关掉弹幕。
模仿能省掉试错成本,却省不掉观众的记忆。
观众要的是“这个人”,不是“像那个人”。
顿顿真正想要的不是知识主播身份,而是董宇辉的流量池,可惜流量认人,不认壳。
把别人的脚印再走一遍,真能走到终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