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吃下堕胎药的张爱玲,在床上疼的直打滚。突然,孩子掉下来,她长舒一口气说:“终于下来了!”随后将孩子扔进了马桶里…… 张爱玲的一生,感情从来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刀尖上的舞蹈。她和胡兰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是个让人唏嘘的开头。她爱得掏心掏肺,可胡兰成呢?一个有妇之夫,还到处拈花惹草,最后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她。这段感情把张爱玲伤得体无完肤,也让她对男人、对婚姻彻底失望。1956年,她已经到了美国,身边是新的男人赖雅,一个比她大17岁的美国作家。按理说,这应该是她重新开始的机会,可现实却没那么简单。赖雅经济拮据,身体也不好,张爱玲自己呢,写文章赚的那点钱勉强糊口,根本养不起一个家,更别提再添个孩子了。她不是没想过安定下来,而是实在没那个底气。 再说说张爱玲的童年,那真是她一辈子甩不掉的包袱。她出生在上海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爹妈关系糟糕透顶。她爸张志沂是个典型的旧式男人,花天酒地还吸鸦片,家里的事一概不管。她妈黄逸梵呢,受过新式教育,看不上丈夫那套做派,干脆自己出去闯荡,把张爱玲丢给家里人。小时候,张爱玲就被关在家里,像个没人要的影子,连基本的温暖都捞不着。后来父母离婚,她跟着爸生活,可那日子更不是人过的。她爸再娶,继母对她冷嘲热讽,她有次生病差点没命,爸还嫌她麻烦。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张爱玲,心里对家庭压根没啥期待。她后来写文章,那么冷眼看世界,跟小时候那堆烂事脱不了干系。 1956年那次堕胎,不是她心狠,而是现实逼得她没路可走。当时她和赖雅结婚才一年多,感情还没稳下来,日子就已经过得捉襟见肘。她在美国写稿子,收入时有时无,赖雅年纪大了,又有中风史,靠他养家根本不现实。怀孕对她来说,不是喜讯,而是噩耗。她自己身体也不好,常年营养不良,哪有条件生孩子?再说,她心里对当妈这事本来就没底。她小时候没被好好爱过,怎么敢指望自己能给孩子啥?堕胎药是她能弄到的最直接的办法,虽然疼得要命,但对她来说,这比生下来再养不活要强。 别看张爱玲写文章那么洒脱,她其实特在意别人怎么看她。那年头,单身女人怀孕本来就够扎眼的,她还是个中国女人,在美国那种地方,身份本来就尴尬。她要是生下孩子,不但得面对经济压力,还得扛着舆论的指指点点。她文章里老写那些世俗的冷眼,不是没原因的,她自己就怕被那样盯着看。她和胡兰成的往事,已经让她在国内名声不太好,到了美国,她不想再给自己添乱。扔掉孩子,对她来说,是扔掉一个更大的麻烦。 张爱玲吃下堕胎药,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的,她肯定挣扎过。她文章里老透着那种对人生的无奈,像《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表面精明,内心却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她1956年的选择,也是一样。她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知道自己给不了孩子啥。她怕重蹈她爸妈的覆辙,怕自己也变成一个不管不顾的妈。那一刻,她选了最疼但最快的方法,不是因为她冷血,而是因为她太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她反抗不了现实,只能向它低头。 张爱玲的文字厉害在哪?她能把人性写得透透的,可她自己却逃不出人性的泥潭。她笔下的女人,要么精于算计,要么被命运玩弄,她自己呢,像是两者的结合。她有才华,能写出《金锁记》那样的经典,可生活里,她连自己都救不了。1956年那次堕胎,是她人生悲剧的一个缩影。她不是不想幸福,而是幸福对她来说太奢侈。她后来跟赖雅的婚姻也没撑多久,赖雅1967年去世,她后半辈子几乎是一个人过,孤零零地死在洛杉矶。那次抉择,不是她人生的终点,而是她早就注定的孤独的开始。 张爱玲的选择,还得放回她那个时代看。她是民国过来的女人,身上带着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双重印记。那时候,女人地位不高,离婚的、单身的,都得受人白眼。她在美国,又是个外来者,文化上格格不入。她写文章那么爱挖苦世人,其实是她对这世界的反抗。可反抗归反抗,她还是得活下去。堕胎这事,在她眼里,可能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她没那个时代给她的安全感,也没那个时代给她的退路。
1956年,吃下堕胎药的张爱玲,在床上疼的直打滚。突然,孩子掉下来,她长舒一口气
卖蠢
2025-08-11 23:54:54
0
阅读: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