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地下党吴凤翔“叛变”,当场杀了一共产党卧底,日军满心欢喜带他聚餐,结果,到地方后,他突然掏出枪,对准了日军高官的脑袋。
这一枪打碎了开封城的死寂,也撕开了日军华北特务中枢的铁幕,而这场惊天刺杀,背后是一场持续数月的生死博弈。
1940年的开封城,空气里飘散着血腥味。
山陕甘会馆的深院内,日本裕仁天皇的亲外甥吉川贞佐正擦拭着军刀。
作为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他上任半年就抓捕抗日志士近600人,其中466名中共地下党员被酷刑折磨致死,一次集体处决就屠杀122人。
刑场的血渗透黄土,连野狗都绕着走。
百姓夜间闭户,汉奸见他都腿软,这个天皇外甥的办公桌下常备冲锋枪,三重岗哨封锁会馆,连只麻雀都难飞进去。
中共豫西特委的密室里,照片墙上挂满牺牲同志的血衣碎片。
刘少奇在盐城主持的中原局会议拍板:必须拔掉这根毒刺!国共罕见联手,军统豫站组长牛子龙与地下党共同策划斩首行动。
但谁能突破铜墙铁壁?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一个刚从郏县死牢越狱的硬汉——吴凤翔。
吴凤翔的“叛变”大戏拉开序幕,他先找到吉川心腹权沈斋,这汉奸贪财如命。
两箱银元砸过去,权沈斋眼皮都不抬;再加五根金条、长白山野山参,汉奸终于咧嘴笑了:“吴兄弟够意思!”
一份伪造的百人游击队花名册递上,连卖豆腐的张三都被封了“副团长”。
吉川的试探阴毒如蛇,先逼问吴凤翔和军统牛子龙的关系,吴淡定一笑:“老相识罢了,我能诱他入瓮。”
再索要军统新到的美制左轮枪和爆破伞,牛子龙连夜真货奉上。
最后一关最致命:吉川把枪塞进吴凤翔手里,指着墙角被绑的“共产党卧底”:“证明你的忠诚!”吴凤翔认出那只是个无辜流民,指节捏得发白。
枪响那一刻,他脸上冷若冰霜,心却裂开淌血。
1940年5月17日傍晚,细雨裹着硝烟味。
吴凤翔带着副手王宝义晃了晃特别通行证,守卫挥挥手放行。
穿过石榴树庭院,西厢房传来日语谈笑声。
吴凤翔刚摸到门边,木门突然打开,卫兵抱文件撞见他持枪的手!枪火骤响,卫兵栽倒门槛。
屋内硝烟弥漫。吉川与三名军官围坐地图前,惊跳起来拔刀。
吴凤翔第一枪爆头藤井少佐,第二枪直指吉川心口!左轮竟卡壳了。
吉川翻滚躲桌底,吴凤翔猛砸枪过去,驳壳枪顺势连发。
子弹穿透吉川的白衬衫,血溅满墙作战图。王宝义补枪扫射,山本大佐、瑞田中佐接连倒地。
桌上文件被血浸透,两人一把抓起塞进怀。
会馆外鞭炮炸响,接应组用喧闹盖住枪声。两人大摇大摆出门时,哨兵还向他们敬礼。翻出西城墙那刻,全城警报才凄厉嘶鸣。
这场3分钟的刺杀让华北日军情报网瘫痪半年。
吉川之死迫使日军废除“特务头子集权制”,改为分权牵制,效率大减。
军统趁机渗透电报系统,中共地下交通线直抵郑州。
《河南民报》率先披露消息,七国媒体争相转载,新加坡报纸头版狂赞:“大无畏的中国孤胆英雄!”
吴凤翔的传奇未止于此,他转战豫西组建抗日武装,1945年伏击国民党别动队缴获美式武器,1946年赴延安受毛泽东接见。
主席握着他的手笑叹:“你艺高人胆大,是人民的功臣!”开国大典上,他站在天安门红墙下,看红旗漫卷,恍如当年血火刺杀的硝烟。
1983年,老英雄在郏县病逝。临终前他盯着窗外的麦田喃喃:“这辈子……就遗憾没多杀几个鬼子。”
如今郏县“凤翔大道”车流如织,薛店镇吴村的纪念碑静立风中。
陈列馆玻璃柜里,那张染血的特别通行证已泛黄卷边,却仍能听见历史在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