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突然向中国提出要借钱修铁路?这可不是小数目,整整83亿美元!更有意思的是,这条铁路还要采用和中国一样的1435毫米轨距。要知道,越南可是一直在用米轨的"倔强少年"。这是怎么回事?
这事儿得从越南铁路的 "老大难" 说起,越南现有铁路大多是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米轨(1000 毫米),很多线路超过百年历史,设施老化严重。
就拿河内到胡志明市的铁路来说,全长 1726 公里,坐火车得晃悠 29 个小时,比长途大巴还慢一倍多。
这种龟速不仅拖累物流效率,还制约了经济发展 —— 越南的电子制造业需要从中国进口零部件,但米轨铁路的低运力和高成本让企业苦不堪言。
更关键的是,米轨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越南想通过铁路将农产品出口到欧洲,却因米轨与中国标准轨的换轨问题,运输时间延长 10 天以上,严重削弱了竞争力。
这种情况下,升级铁路成了越南的必然选择。越南国会 2025 年 2 月批准的老街 — 河内 — 海防铁路项目,正是破局之举。
这条全长约 390 公里的铁路采用 1435 毫米标准轨,连接中国云南省和越南海防港,途经多个工业区,预计覆盖全国 20% 的人口,拉动 25.4% 的 GDP。
项目建成后,越南的电子产品、农产品可通过中国铁路网络直达欧洲,运输成本降低 30% 以上,这对依赖出口的越南经济来说至关重要。
选择中国标准,既是经济考量,也是战略选择。中国拥有成熟的高铁技术和丰富的建设经验,且愿意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转让。
相比之下,日本曾参与越南胡志明市地铁项目,但因工期延误、成本超支和纠纷,12 年仅建成 20 公里。越南显然不想重蹈覆辙。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越南是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而老街 — 河内 — 海防铁路是中越 "两廊一圈" 框架的关键节点。
该项目与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共同构成泛亚铁路网,未来将实现从昆明到新加坡的全程贯通。越南借此融入中国主导的区域产业链,既能吸引外资,又能提升国际竞争力。
不过,越南并非没有顾虑。项目总投资 83.7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依赖中方贷款,这可能增加债务风险。
为此,越南国会强调本土化,要求外国承包商转让技术,培训本地工人,并优先使用越南产品。此外,越南还允许美国 SpaceX 公司在越提供卫星服务,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
这场铁路变革,本质上是越南在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间的权衡。选择中国标准,是为了搭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车。
强调本土化,则是为了避免过度依赖。未来,随着泛亚铁路网的成型,越南能否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维护主权独立,将成为考验其外交智慧的关键。
这场 "轨距革命" 不仅是越南的选择,也是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体现。中国通过资金和技术输出,将东南亚国家纳入自身主导的经济网络,而越南则借此实现产业升级。
至于菲律宾,或许该好好看看邻居的做法 —— 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 "靠山",只有务实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