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理解C919了。 订单接到手软,近1500架订单堆成千亿美元市值,产能一路狂飙,从2024年交付16架,到2025年,中国商飞要把产量再提高50%,目标是年产75架。 现在C919的订单已经排成长龙,总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东南亚的航空公司抢着下单,泰国航空的订单都排到2030年以后了,为啥这么火?价格便宜啊!比同类型的空客A320便宜15%。 这要归功于国产化率的提升,现在C919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60%,光这一项就让成本降了不少,比如飞机的"骨架"——机身部分,95%的零件都是国产的,以前航空轮胎98%靠进口,现在国产轮胎已经能顶上去,进口依赖降到了30%,光这一项每年就能省2个多亿。 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专家们在上海蹲了半年,给C919做"体检",他们发现这架飞机很有意思:外壳基本都是中国造,但肚子里还有不少"洋货",比如美国的航电系统、法国的起落架,没想到这种"中西合璧"反而成了卖点,非洲有家航空公司就说:"有欧洲认证,价格又便宜,这样的飞机谁不爱?" 不过庆功宴上总有个话题让人笑不出来,发动机还得靠外国,C919现在用的LEAP-1C发动机是美国和法国合资公司生产的,国产的CJ-1000A发动机还在测试中,业内人士透露,国产发动机油耗比进口的高8%,就像给运动员装了个稍微费油的"心脏"。 这个"心病"让供应链也受制于人,中航机电的工程师举了个例子:我们给外国发动机做配套零件,连螺丝拧多紧都要按他们给的数字来,改个垫片都得开越洋会议。 在欧洲,空客曾经酸溜溜地质疑:"凭什么对C919这么宽容?"但欧盟官员心里清楚:未来20年中国市场需要8000多架新飞机,"要么让用我们零件的C919进来,要么看他们自己全搞定",最后C919还是拿到了欧洲适航证,不过附加了个条件:前50架飞机得接受欧方抽检。 在东南亚,C919已经开始商业飞行,印尼一家航空公司首航时,飞行员还秀了一把全中文操作界面,说就像"用华为手机开飞机",不过行家发现,他们的C919只飞短途航线,"发动机维修还是得找法国团队"。 现在C919已经证明,中国能造出靠谱的大飞机,从轮胎到机身材料,国产替代越来越给力,但最关键的发动机还得加把劲,就像跑步比赛,最后冲刺阶段往往最难。 不过C919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全球化时代,没必要什么都自己从头做,像现在这样,关键部分自己攻关,其他环节全球采购,反而是更聪明的做法,当年高铁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先引进消化,再创新超越。 未来C919最大的挑战,可能不是和波音、空客抢订单,而是能不能按时造出足够多的飞机,以及国产发动机什么时候能真正顶上,这条路不容易,但看看中国高铁的故事,我们有理由对C919保持期待。 说到底,C919不只是架飞机,它代表着中国制造向上攀登的决心,那些现在还卡脖子的技术,说不定就是下一代中国工程师要攻克的"山头",就像网友说的:"给中国工程师一点时间,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成真香。"
我开始理解C919了。 订单接到手软,近1500架订单堆成千亿美元市值,产能
物规硬核
2025-08-10 03:18:2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