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最终退出了宽体客机的合作。
项目刚启动时,俄方坚持要用他们的PD-35发动机。那款发动机风扇直径三米八,推力35吨,图纸上确实漂亮。可直到去年,他们的试制品连连续运转两百小时都困难。而我们的长江-2000,高原极寒测试早过了八百小时门槛。
合作初期分工很明确:俄罗斯负责复合机翼,我们造机身和尾翼,总装放在上海。但俄方私下要求把发动机订单和航电系统绑定,想靠子系统分走四成利润。2019年迪拜航展上他们还高调宣布要在2025年首飞,可连机翼模具的图纸都捂在莫斯科不肯共享。
转折在2022年。西方制裁让俄罗斯的钛合金供应链断了,他们突然松口说能讨论技术共享。可这时我们的复合材料车间已经能量产机翼大梁,试验数据比俄方提供的还高出12%抗疲劳强度。去年春天,俄代表团看到浦东生产线上的全尺寸机身模具,回程飞机上就删光了联合设计服务器的访问权限。
朋友拧开矿泉水喝了两口。现在总装厂里堆着沈阳造的风扇叶片,西安产的燃烧室,连铆钉都是成都供货。当初俄罗斯怕我们学走发动机技术,现在他们仓库里停飞的苏霍伊客机,反要靠我们的WS-20发动机续命。
航发院的测试报告我见过。长江-2000的涵道比冲到11.2,油耗比PD-35原型机低17%。这数字背后是七年间烧坏四百片涡轮叶片换来的。莫斯科航展上有人拍过普京摸PD-35模型的照片,手指关节都是白的。有些机会像云缝里的航线,错过了就再追不上了。
停机坪上传来新组装机身的液压测试声。朋友重新戴上安全帽。没有谁天生该当老师或学生,天空只认翅膀够不够硬。
用户12xxx01
这世上,变化是永恒的,不变才是偶然!大俄要认清现实……
战争2013
俄罗斯的PD35发动机靠普京是制造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