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女排,咱们总能聊上三天三夜。从“五连冠”的辉煌,到里约奥运的荡气回肠,再

胜晨聊历史故事 2025-08-09 21:20:17

提起中国女排,咱们总能聊上三天三夜。从“五连冠”的辉煌,到里约奥运的荡气回肠,再到去年巴黎奥运周期里的起起伏伏,这支队伍承载了太多国人的情感。但今天,咱们不聊那些聚光灯下的熟面孔,把时光机往回拨四十年,聊聊一位名字可能有点“年代感”,但分量十足的功勋——“重炮手”侯玉珠。 很多人一听这名字,可能会愣一下,然后脑海里浮现出上世纪80年代那种颗粒感十足的黑白电视画面。没错,她就是那个年代,用一记记势大力沉的扣杀,为中国女排砸开冠军之路的关键人物。尤其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那场载入史册的决赛,侯玉珠是绝对的主角之一。 聊起那场球,很多老球迷至今都热血沸腾。决赛对阵的是东道主美国队,对方可是憋着一股劲,想在家门口把咱们拉下马。当时的气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压力山大”。但袁伟民指导手下的那拨姑娘,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侯玉珠作为主攻手,她的四号位强攻是当时中国队最犀利的武器之一。她的特点就是力量足,线路刁,起跳高度惊人,扣球动作干净利落,像出膛的炮弹,所以得了“重炮”这么个外号。 决赛里,每当队伍陷入胶着,或者需要一锤定音的时候,二传手杨锡兰的球很多都会传给侯玉珠。而她也总能不负众望,迎着对方双人甚至三人拦网,硬生生把球砸进对方界内。那不仅仅是得分,更是提振全队士气的“强心针”。最终,中国女排3:0横扫美国队,首次夺得奥运金牌,完成了继世界杯、世锦赛之后的大满贯“三连冠”。侯玉珠和她的队友们,像郎平、张蓉芳、梁艳,一夜之间成了全民偶像。 那个年代的“女排精神”,不是一句口号,是她们在训练馆里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浇灌出来的。 我听体育界的老前辈讲过,那时候的训练条件跟现在没法比,竹棚馆里冬冷夏热,姑娘们一个鱼跃救球,身上就可能被竹刺划出口子。侯玉珠的膝盖和肩膀,也早早埋下了伤病的种子。但她们心里憋着一股气,就是要为国争光。这种纯粹,是那个时代最动人的印记。 奥运夺冠后,侯玉珠又随队拿下了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的冠军,铸就了“五连冠”的伟业。之后,她选择了退役。 从万众瞩目的世界冠军,到回归普通人的生活,这个坎,对很多运动员来说并不好过。侯玉珠是怎么选的呢?她没有像一些队友那样选择执教或者出国深造,而是低调地回到了家乡福建。她的人生,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她进入福建省体育局工作,从一个普通的科员做起。这事儿放在今天,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奥运冠军,怎么不去当个大领导,或者利用名气去商界发展?但侯玉珠就是这么一个甘于平淡,踏实做事的人。她把赛场上那股子认真劲儿,原封不动地带到了办公室里。处理文件,组织赛事,联系基层体校……每一件琐碎的工作,她都做得井井有条。 这些年,侯玉珠几乎婉拒了所有商业活动和综艺节目的邀请。她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下了班,她就是一位普通的妻子和母亲。她的丈夫是一位公务员,两人感情很好。她的女儿也早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一家人的生活,和福州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充满了温馨的烟火气。据说她闲暇时喜欢养花、散步,日子过得恬淡而充实。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17

用户11xxx17

1
2025-08-10 09:29

福建双珠,侯玉珠和郑美珠

猜你喜欢

胜晨聊历史故事

胜晨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