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女排重炮手王一梅吗?退役后被安置到体育局 咱们这代看球的人,谁没为她吼过嗓

胜晨聊历史故事 2025-08-09 21:20:16

记得女排重炮手王一梅吗?退役后被安置到体育局 咱们这代看球的人,谁没为她吼过嗓子?那势大力沉的扣球,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地板在震。尤其是两次在国际赛场上,把日本队当时的核心木村纱织直接扣翻在地,那场面,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解气”得不行。那时候,日本媒体给咱们大梅起了个外号,叫“终极武器”,我觉得特贴切。 她就是那种天赋型选手,身高一米九,膀大腰圆,力量浑然天成。2005年进国家队,陈忠和指导把她当宝贝,围绕她打战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咱们拿了块铜牌,王一梅是队里的第二得分手,那年她才20岁。 可竞技体育这东西,有时候挺残酷的。成也力量,败也力量。大梅的强攻是无解,但她的体重和移动也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了让她更全面,教练组没少费心,让她减重,练一传、练防守。她自己也拼,据说玩命减重,但那易胖体质加上高强度的训练消耗,体重总是反反复复。 后来郎平指导回归,大刀阔斧改革,提出了“全面型主攻”的要求。说白了,光会砸地板不行,你得能接球,能防守,前后排都得有活儿。这对当时饱受伤病和体重困扰的王一梅来说,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再后来,我们就在国家队的大名单里,越来越少看到她的名字了。 很多人说,王一梅是被郎平“弃用”了。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但其实没那么简单。这是战术的选择,是时代的更迭,也是一个运动员必然要面对的现实。没有谁能永远站在巅峰,强如“铁榔头”自己,也有谢幕的一天。 离开国家队后,大梅没闲着。她跑去土耳其联赛打球,后来又去了印尼,还在2016年帮球队拿了个冠军。这份对排球的执着,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2019年,打了16年球的王一梅,终于正式退役了。 按照惯例,像她这样为国争光的名将,退役后都会有个不错的安排。果不其然,她被安置到了辽宁省体育局,一个行政岗位。说实话,这对很多运动员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归宿——稳定、体面,后半辈子不愁了。 我当时就想,大梅这辈子也算圆满了。前半生在赛场上金戈铁马,后半生在体制内安安稳稳。挺好。 但王一梅,她骨子里就不是个安分的人。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恰恰相反,她人生的“下半场”,比打球时还精彩。 在体育局的位子上没坐热乎,王一梅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她要跳出来,自己干!她接手了刚刚成立的辽宁华君女排俱乐部,成了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我的天,从运动员到“王总”,这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管一个俱乐部,那可不是在场上扣几个好球就行的。球员管理、青训建设、拉赞助、搞宣传……里里外外都是事儿。说白了,这是在创业。 当时不少人替她捏把汗,觉得她一个搞体育的,能玩转商业运营吗? 事实证明,我们都小看了她。王一梅把在球场上的那股狠劲儿和钻研精神,原封不动地搬到了管理岗位上。 她一上任,就干了几件大事。2020年,她眼光独到,引进了阿塞拜疆的强力外援玛玛多娃,球队的攻击力立马提升一个档次。2021年,她亲自抓青训,搞训练营,从娃娃抓起,为辽宁女排的未来铺路。她知道,一个球队想长久发展,靠买人不是长久之计,得有自己的人才库。 到了2022年,辽宁女排的联赛排名稳稳杀进了前六。你别小看这个成绩,对于一个新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的俱乐部来说,这背后全是王一梅和她的团队付出的心血。 当然,当老板哪有不受气的。2023年,俱乐部就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风波。前队员胡铭媛因为2022赛季的奖金问题,把俱乐部给告了。这事儿一出,网上说什么的都有。 换做别人,可能就找个律师去处理了。但王一梅没有,她亲自出庭,带着财务记录,直面问题。最后,她推动和解,补发了欠款,还代表俱乐部公开道歉。事后,她立马优化了俱乐部的财务流程,请了专业的审计团队。 这件事,让她掉了面子,但赢了里子。一个敢于担当、知错就改的领导者形象,就这么立住了。她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她不仅会打球,更懂得“人情世故”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规则。 转眼到了现在,王一梅的俱乐部已经走上了正轨。她前几年种下的“青训”种子,已经开始发芽,好几个她亲自选拔的小队员,如今都在青年联赛里崭露头角。她当初设想的与高校合作的排球奖学金项目,也已经成功落地,吸引了不少有天赋的年轻孩子。 现在的王一梅,跟运动员时期比,完全是两个人。 她瘦了,也时尚了。不再是永远一身运动服,而是换上了干练的职业装。不当“王总”的时候,她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做饭、旅行的照片,活得那叫一个有滋有味。她还成了特约解说嘉宾,解说比赛时,既有运动员的专业视角,又有管理者的宏观格局,圈粉无数。

0 阅读:77
胜晨聊历史故事

胜晨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