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回国途中收到一份电报,交代他在沿途中一定不要下船,50年后才知发报人是谁。

熹然说历史 2025-08-09 19:20:16

钱学森回国途中收到一份电报,交代他在沿途中一定不要下船,50年后才知发报人是谁。 1955年,当钱学森踏上回国的轮船时,收到了一份神秘电报:“沿途勿登岸”。他以为是父亲发的,但回家后父亲却否认了。这个谜团困扰了钱学森整整50年,直到外交部档案解密,真相才大白于天下,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1955年9月17日,经历了五年软禁的钱学森终于获准离开美国。当”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从洛杉矶港启航时,这位被美国军方评价为”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的科学家,带着妻子蒋英和两个孩子踏上了归国之路。 就在轮船启航后不久,钱学森收到了一份电报。电报内容简短而充满关怀:“知你回国,甚慰。望小心保重,沿途勿登岸。政府将派人在边境车站接你。”这是外交部以钱均甫的名义给归途中的钱学森发的电报。 钱学森看到电报后,认为这是父亲钱均夫发来的。毕竟在美国被软禁的五年里,他无法与家人正常通信,只有父亲才会如此关心他的安危。况且电报的语气温和亲切,完全符合父亲一贯谨慎的性格。 这份电报来得正是时候。钱学森深知自己回国路上的危险性,美国政府虽然表面上同意他离境,但在没有真正踏上中国土地之前,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美国也逐渐缩小了禁止离美的名单人数,最后聚焦于钱学森一人身上,即”只有一个人不能离境,那就是钱学森”。 在接下来的20多天航程中,钱学森严格按照”父亲”的叮嘱行事。轮船多次在港口停靠补给,其他乘客纷纷下船观光,但钱学森一家始终留在舱内,绝不踏出船舱半步。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抵达香港,当日通过罗湖口岸回到祖国。经历了五年的软禁和特务跟踪的不自由生活,到达深圳后他们互道恭喜,如获新生。 回到上海家中后,钱学森满怀感激地向父亲提起那份关键的电报。然而,父亲却一脸疑惑地说自己从未发过任何电报,甚至不知道钱学森回国的具体时间。这个意外的答案让钱学森深感困惑,但随着繁忙的科研工作开始,这件事逐渐被淡忘。 回国后,钱学森迅速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他先后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五院院长等职务,主持了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关键研究工作。“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成为他的座右铭。 直到2005年,外交部解密了部分档案,其中就包括这封电报的底稿。原来,这是外交部担心钱学森的安全,害怕他归国路上发生意外,特意以父亲的名义叮嘱他留在船上,不要上岸。 当时祖国十分牵挂他,怕他在海外发生意外,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外交部才决定用他父亲的名义发这份电报。如果以官方名义发出提醒,很可能会引起国际关注,给钱学森的归国之路增加变数。 得知真相后的钱学森深受感动。钱永刚把这份电报底稿复印下来带回家。埋藏在钱学森一家心里的谜,终于解开。原来在那个关键时刻,不仅是家人在关心着他,整个国家都在默默守护着他的平安。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5个师。”而毛主席更评价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事实证明,这个评价一点也不夸张。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相继研制成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了真正的发言权。 那份神秘的电报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承载着一个国家对人才的珍视。你觉得当年外交部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什么?钱学森的选择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69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