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年仅21岁的朝鲜飞行员,开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投诚美国,并获得1

周平聊历史 2025-08-08 18:18:54

1953年,年仅21岁的朝鲜飞行员,开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投诚美国,并获得10万美元的奖励,朝鲜高层得知后震怒,下令要追杀到底,结局令人不忍直视! 很多人以为卢今锡就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说白了,他从一开始,心就不在北边。 卢今锡出身不错,算是个富裕家庭的孩子。但战争改变了一切。更关键的是,他的母亲,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就去了南边的韩国。从他1949年加入海军那天起,一个念头就扎了根:他要飞到母亲身边去。 所以,他拼了命地学习、训练,表现得比谁都积极,比谁都“忠诚”。他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拿到飞行的“入场券”,一张能带他冲破铁幕的“船票”。他后来说,每次在空中演练喊着“为金日成元帅服务”的口号时,他内心都感到一种撕裂般的痛苦。这种伪装,他持续了整整四年。 当时美军为了搞到一架完整的米格-15,简直是下了血本。搞了一个代号叫 “金元计划” 的行动,用B-29轰炸机,漫天遍野地撒传单,用中、朝、俄三国语言广播:谁能把米格-15开过来,第一个交给我们,奖励10万美金,外加美国公民身份,保证你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这对别人可能只是天方夜谭,但对卢今锡来说,这简直就是梦想照进了现实。金钱是催化剂,但真正驱动他的,是对“自由”的向往和与家人团聚的渴望。 1953年9月21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后不到两个月。那天早上,卢今錫像往常一样和战友们一起执行训练任务。 起飞后,他看准时机,猛地一拉操纵杆,脱离编队,机头直指三八线以南。无线电里,战友和地面指挥塔的怒吼、质问、命令雪片般传来。卢今锡毫不犹豫,直接关掉了通讯设备,将油门推到底。 从他脱离编队到降落在韩国金浦机场,全程只用了 16分钟。 这16分钟,改变了他的一生,也葬送了无数人的一生。 说来也巧,那天金浦机场的美军雷达恰好在进行例行检修,暂时关闭了。所以,当一架涂着朝鲜空军标志的银色米格战机,大摇大摆地晃着机翼,以标准的降落姿态出现在跑道上时,整个机场的人都懵了。他们还以为是朝鲜发动了新一轮的突袭,吓得四散奔逃。 直到卢今锡打开座舱盖,微笑着向冲过来的美国大兵挥手,大家才明白过来——这个朝鲜人,是来投诚的! 美国人简直是欣喜若狂。他们不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米格-15,还得到了一个活的“说明书”。卢今锡的到来,让美军彻底摸清了米格-15的性能、优势和弱点,甚至包括朝鲜空军的战术、训练模式和部署情况。这对当时冷战的空中力量格局,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美国人兑现了承诺。卢今锡改名 肯尼思罗,拿到了那10万美元的巨款。他入了美国籍,从特拉华大学毕业,成了家喻户晓的“反共英雄”。后来,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航空工程师,在波音等知名公司工作,结婚生子,儿女双全,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美国梦”生活。 他看起来是人生赢家,对吧?但故事的另一面,才是真正让人脊背发凉的地方。 当卢今锡叛逃的消息传回朝鲜,高层雷霆震怒。这不仅仅是损失了一架先进战机,更是在全世界面前丢了巨大的脸面。盛怒之下,一场残酷的内部清洗开始了。 首先遭殃的,就是卢今锡的战友们。当天与他一同起飞的飞行员,他的中队长、大队长,甚至当初担保他政治可靠、让他进入空军的师长,全部被处决。据后来解密的资料,他的一个最好的朋友,因为可能“知情不报”,也被枪决了。 这就是所谓的“连坐”。一个人的选择,让一群信任他、欣赏他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人,可能前一天还和他一起吃饭、开玩笑,转眼就成了他“投名状”上的冤魂。 卢今锡在朝鲜的亲属虽然不多,但也受到了牵连。而他远在韩国的母亲,虽然最终得以团聚,但余生也活在复杂的情绪和压力之下。 朝鲜方面下令“追杀到底”,但物理上的追杀,在美国的保护下几乎不可能实现。然而,真正的追杀,那场纠缠他一生的“追杀”,其实来自于他的内心。 卢今锡于2022年12月去世,享年90岁。在他晚年写的自传《飞向自由:米格-15》和多次采访中,他毫不掩饰对朝鲜体制的厌恶,但他对那些因他而死的战友,也表达了深深的愧疚和痛苦。 他说:“我从未有一刻忘记过他们。每当午夜梦回,我都会想起他们的脸。”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周平聊历史

周平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