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年,12岁的宋仁宗登基前吃了一顿螃蟹宴,突然咳嗽,头晕便秘,刘太后大怒下旨:虾蟹一律不准运送入宫。 12岁的宋仁宗赵祯刚当上皇帝没多久,就因为一顿螃蟹宴躺倒了,史书记载他出现咳嗽、头晕、便秘等症状,太医诊断是“食蟹过度”。 刘太后听说后立刻下令,禁止所有虾蟹类食物进宫,小皇帝病好后,经常偷偷让身边的太监到宫外买螃蟹,藏在袖子里带回来吃。 有趣的是杨太后经常暗中帮小皇帝买螃蟹。成年后的宋仁宗和杨太后关系特别好,对刘太后却始终保持距离。史学家认为,这和童年的螃蟹禁令不无关系。 宋仁宗对螃蟹的迷恋持续了一辈子,据《宋史·食货志》记载,他在位期间宫中每年秋季都要采购大量螃蟹,花费不菲。 钱昆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有一句话特别有名:“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足慰素愿也。”意思是只要有地方能吃螃蟹,不当官也心满意足了。 钱昆当时在做地方官,经常被上级通判刁难,他在给朋友的信里抱怨说,与其受这些窝囊气,还不如找个盛产螃蟹的地方隐居呢,这话传开后很多文人都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在那个官场复杂的年代,能为了一口美食放下功名利禄,确实需要一些勇气。 欧阳修退休后专门搬到阜阳西湖边住,就是为了吃螃蟹。他在给儿子欧阳棐的信中写道:“此间螃蟹极肥美,胜京师远甚。” 阜阳西湖在宋朝时是著名的螃蟹产地,湖水清澈,水草丰茂,欧阳修花重金在湖边买了一套宅子,每年秋天都要在那里住上几个月。 他还专门写过一首《西湖蟹》诗:“湖田种稻蟹如拳,秋晚湖平看月圆。”把阜阳螃蟹的肥美和当地的美景结合在一起描写。 苏东坡吃螃蟹的方法很特别,他在《老饕赋》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吃法,先用黄酒蒸煮,然后配着自制的蘸料,一边吃一边饮酒作诗。 苏东坡还发明了螃蟹的多种吃法,除了清蒸他还会做螃蟹羹、螃蟹粥,甚至把蟹黄和蟹肉分别调味,做成不同的菜品。 他写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意思是不去庐山看风景是对眼睛的辜负,不吃螃蟹是对肚子的辜负,宋朝时期螃蟹的价格其实很便宜,据《梦粱录》记载,临安(今杭州)市场上,一文钱能买两只大螃蟹,比一碗面条还便宜。 正因为价格便宜,螃蟹成了宋朝人秋季餐桌上的常客,不仅富贵人家爱吃,普通百姓也经常买来解馋。 宋朝人吃螃蟹还有很多讲究,《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开封的酒楼秋天都会推出“蟹黄包子”、“蟹肉面条”等特色美食,文人雅士更是把吃螃蟹当作一种文化活动,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一边品蟹一边作诗,称为“蟹会”或“橙蟹宴”。 黄庭坚也是著名的爱蟹人士,他在《戏咏螃蟹》中写道:“黄中通理聊作汤,白雪高腴且充饿。”把螃蟹的美味描写得淋漓尽致。 陆游在《剑南诗稿》中也多次提到螃蟹,他年老时还经常怀念年轻时在家乡吃螃蟹的日子,说那是“人生一大乐事”。 宋朝的螃蟹主要产自太湖、阳澄湖、西湖等地,其中太湖蟹最为著名,个头大、肉质鲜美,经常被送到京城进贡。 有意思的是宋朝人已经知道螃蟹要配黄酒吃,他们认为螃蟹性寒,黄酒性温,两者搭配既能享受美味,又不伤身体。 除了黄酒宋朝人还会配紫苏、生姜等调料,这些搭配方法一直流传到现在,可见宋朝人在美食方面确实很有智慧,宋朝的螃蟹文化影响了后世很多朝代,明清时期的文人依然喜欢在秋天聚会吃蟹,延续了宋朝的这一传统。 你觉得古人对美食的这种执着精神值得学习吗? 信源:脱脱. 宋史·卷九-卷十二·本纪第九-第十二·仁宗赵祯一——四[M]. 北京: 中华书局
1022年,12岁的宋仁宗登基前吃了一顿螃蟹宴,突然咳嗽,头晕便秘,刘太后大怒下
文史充点站
2025-08-08 10:22: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