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学霸黄佳琰:自主招生落榜,却在高考中摘得江苏理科状元 黄佳琰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普通家庭,父母不爱管束孩子,而是让小孩自由发展。父亲喜欢读书,常给女儿讲故事,这让她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初中时,她看各种小说,国内外名著都接触过。高中阶段,转向散文,特别是龙应台的作品,帮她语文成绩一直拔尖。家庭教育宽松,她自己决定兴趣,对喜欢的科目钻研深,不喜欢的就放一边。这种方式让她自学能力强,顺利考进常州外国语学校。那儿环境自由,老师爱搞小组讨论,她英语和语文基础好,课堂上思路跟得上。但数理化弱,成绩落后。 后来,一本书叫《墨迹》影响了她。书里主角为目标放弃保送机会,通过高考实现梦想。这让她定下上北京大学学金融的目标。为此,她开始补数理化弱项。物理化学通过实验练习提高兴趣。中考后,进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环境竞争大,数学初时跟不上。她养成盯老师习惯,上课认真听,下课追着问问题。还爱和同学老师聊天,分享学习难点,帮别人解题,人缘不错。到高二,模拟成绩稳定在前列。老师建议竞赛,她拒绝,坚持高考检验自己。 2013年春,自主招生考试开始,黄佳琰去南京上海参加复旦千分考和华约联盟测试,全落榜。原因是这类考试适合竞赛生,她没竞赛经验。准备过程耽误时间,一模成绩不理想。她调整办法,整理高一到高三笔记,归纳知识点,加练习巩固。二模三模分数升到410多。高考总分427,语文137,数学144加36附加,英语107,物理化学A和A+,小高考加3分。数学全市第一,全省理科最高。她学习注重积累,爱看美剧书,语文英语靠平时。每天中午问老师物理数学问题,保证11点睡。班主任说她运气好,数学卷简单,但她认为正常发挥,不过英语没做完。 成绩出后,北大清华招生老师赶来,黄佳琰对比后选北京大学,录取到法语专业。小时候向往复旦,但最终去北大实现北京读书目标。大学阶段,她继续学习金融方向初步想法,但专业定为法语。现在,她已毕业,从事相关工作,生活低调。
高考落榜生的家庭氛围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