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捐赠日军侵华历史的相册 为什么埃文这么顺利,而马库斯却这么坎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埃文是日军侵华这段历史的旁观者,而马库斯则是这段历史的经历者! 埃文捐的相册,拍的全是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房子烧成灰、尸体堆成山、老百姓哭天抢地……这些照片虽然扎心,但拍的人大多是西方记者或传教士,在大家眼里,他们没掺和过中日之间的恩怨,拍的照片更“客观”,更“可信”。 再加上埃文是个美国小伙,黄头发蓝眼睛,往那儿一站,天然带着“中立感”,他捐相册的时候说“我就是觉得这些照片不该被锁在抽屉里,得让更多人看见,”这话听着实在,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大家自然觉得他是“做好事”,夸他“有良知”“够朋友”。 更关键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咱们中国人已经认了、记了、痛了快一百年了,埃文的相册不过是多添了一份“铁证”,大家心里早有准备,所以接受起来没压力,夸他两句、点个赞,顺理成章。 马库斯的相册可就不一样了,里面全是日军731部队拿活人做细菌实验、慰安妇被折磨得半死的照片,这些事儿,别说外国人了,连很多中国人都没听过细节,因为过去提得少,怕“太沉重”“太丢人”。 马库斯自己可能是亲历者,或者跟亲历者有关系,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有人会想“你要是真遭过罪,咋早不捐?现在才拿出来,是不是想出名?”还有人会嘀咕:“这照片太狠了,会不会是假的?万一是个‘钓鱼的’咋办?” 说白了,马库斯的相册戳中了大家的“心理防线”,咱们既想知道真相,又怕知道得太痛;既想记住历史,又怕被历史压得喘不过气,所以对他,大家多了几分警惕,少了几分热情,甚至有人故意挑刺儿,其实是在保护自己“不想面对”的那部分心。 埃文和马库斯的遭遇,说白了不是“谁对谁错”,是咱们社会对“历史伤疤”的复杂心态,已经“认账”的痛,大家能接受;还没“消化”的痛,大家会躲着走。 但历史哪能挑着记?无论是埃文拍的“外人视角”,还是马库斯捐的“亲历者血泪”,都是真相的一部分,都该被好好收着、认真看着。 对捐赠者来说,不管他是“看热闹的”还是“遭过罪的”,能把相册从“私人抽屉”变成“公共记忆”,就已经够勇敢了,咱得夸,得谢! 历史不是“谁家的账本”,也不是“可以挑的菜”,它是无数人的命堆出来的,埃文的相册让咱们看见“外人的良心”,马库斯的相册让咱们听见“受害者的哭声”,两者都沉,都疼,但都得记着,因为真相,比“谁捐的”更重要!
假如南京大屠杀,换成八路军去守南京,结果会如何假如只是猜想,不能当真。如果把当
【135评论】【49点赞】
用户76xxx49
为勇敢无畏的国际友人点赞👍👍👍👍👍👍
用户10xxx25
[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