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 8月5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如果欧盟不履行义务,要对欧盟加征35%关税! 消息一出,欧洲政坛瞬间炸开锅,德国车企老板们集体失眠,宝马、奔驰工厂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7月27日,特朗普曾与欧盟达成临时协议,将原本威胁的50%关税降至15%,条件是欧盟未来五年向美投资6000亿美元,并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但协议墨迹未干,欧洲议会一片哗然:芬兰外贸部长称其为“不平等条约”,德国汽车协会主席穆勒痛批“每年将损失数十亿美元”。 欧盟的反应耐人寻味。8月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暂停原定于8月7日生效的对美反制措施,包括对大豆、飞机等价值720亿欧元商品加征关税。欧盟保留重启反制的权力,还在讨论对美国数字服务征收1100亿美元报复性关税。 对德国车企而言,这场风暴堪称灭顶之灾。宝马上半年利润同比暴跌29%,奔驰核心业务利润率从6.6%缩水至5.1%,保时捷二季度营业利润更是暴跌91%。以8万美元的奔驰S级为例,35%关税将使其美国售价突破10万美元,与劳斯莱斯、宾利等超豪华品牌竞争,而这类市场容量本就有限。更要命的是,宝马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生产的车辆,仅30%零部件来自美国,其余70%都可能被征税。 特朗普的算盘更精。其关税政策本质是“帝国特惠制”——通过高关税迫使贸易伙伴妥协,换取投资与市场准入。日本、韩国已分别承诺投资2000亿和1500亿美元,换取15%关税优惠。对欧盟,他的目标明确:除6000亿美元投资,还要求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替代俄罗斯供应,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 耶鲁大学数据显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使美国实际税率升至18%,接近大萧条时期水平,每月为联邦政府带来近300亿美元收入。但这些钱多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买单:福特二季度支付8亿美元关税成本,通用达11亿美元。更严重的是,高关税扭曲全球供应链,欧洲药企将研发中心迁美,半导体企业加速在墨西哥建厂,这种“近岸外包”虽短期缓解压力,却可能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 这场危机的赢家或许是时间。特朗普的威胁能否奏效,取决于欧盟妥协速度。若欧盟兑现投资承诺,35%关税可能像2018年钢铝关税那样“雷声大雨点小”;若欧盟对抗,将引发堪比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冲突。对普通消费者,德国汽车涨价与美国物价攀升,最终都由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买单。8月7日欧盟反制措施到期,结局初现端倪,是妥协换和平还是对抗迎风暴,全看布鲁塞尔与华盛顿的权衡。 从全球贸易体系看,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加剧多边规则崩塌。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增贸易限制措施同比增17%,美国发起的占比超30%,单边主义正削弱二战后贸易秩序根基。 欧盟内部分歧可能放大。德国2022年对美汽车出口额580亿欧元,占欧盟总量42%,妥协意愿远高于法国等农业出口国,利益分化或削弱欧盟谈判能力。 美国国内企业反对声浪渐起。美国商会统计,超1200家企业联名反对加税,零售业受冲击最大——沃尔玛等预计2024年因关税增加的成本超450亿美元,可能反噬特朗普选民基础。 从能源博弈看,特朗普施压或加速欧盟能源转型。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欧盟2023年可再生能源占比22%,若减少俄能源进口,可能提前实现2030年32%的目标,但短期转型成本将超800亿欧元。 在我看来,特朗普的“关税讹诈”是短视行为。虽短期获利,却破坏盟友信任与供应链稳定,终将让“美国优先”变成“美国孤立”。欧盟的妥协空间,取决于能否在维护利益与避免对抗间平衡,这场博弈没有赢家,只剩两败俱伤的风险。
特朗普宣布! 8月5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如果欧盟不履行义务,要对欧盟加征35%关
毛虫侃侃车
2025-08-06 22:37:18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