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为啥要跟印度翻脸,真的要抛弃印度?其实,这事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投机主义已死,实力逻辑当立。印度正在从“印太战略核心”降级为“战略负资产”,从美西方的“战略伙伴”滑向“战术工具”。 近段时间,特朗普政府对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极限施压,这既是对印度的压力测试,也是服从性测试。 一是经济绞杀,以关税为武器对印度进行经济惩戒。这种惩戒绝非简单的贸易逆差纠偏,而是系统性利益清算,直指印度经济三大命门。 首先是打击印度产业造血能力,关税清单精准覆盖电子产品、仿制药和纺织品等印度最具竞争力领域。据印度智库预测,25%关税将使印度对美出口骤降30%。更致命的是取消普惠制待遇,会导致2000多种商品失去关税减免,直接冲击印度中小企业和数百万就业。 其次是锁死能源生命线。俄油已占印度进口总量近40%,强行切断,油价暴涨将导致通胀失控,能源密集型产业将被瘫痪,失去折扣油套利还将导致印度财政崩塌。 最后是瓦解制造业野心,冲击“印度制造”战略。富士康钦奈工厂的iPhone生产线会因关税而被迫减产,塔塔集团半导体计划会因美国技术封锁而搁浅……最终导致印度产业升级陷入结构性困境。 基于此,特朗普甚至宣称印度是“死亡经济体”,莫迪则回应“我们会成为世界第三”。其实,印度经济并非没有增长,只是其增长结构早就被“自大成瘾”给异化了。 它用发展中国家的增速,讲述着发达国家的故事,却干着非洲经济体的事情,进而形成了三个印度:一个是城市里的精英印度,一个是乡村里的农民印度,一个是靠补贴和政党轮替为生的选票印度。 它的增长很难用统一逻辑来解释,以至于任何基于全局的判断都可能是错的。它有人口红利,却无承载能力;它有完整的政府部门,却缺乏协同效率;它有外资关注度,却没有体系化的投资回报渠道。 它的每一个增长数据背后,都隐藏着兑现困难症。所以,印度既不会成为货真价实的世界第三,也不会变成“死亡经济体”,而是像一台超负荷运转却故障频发的拖拉机,表面轰鸣作响,实际却在泥潭深坑里打转。 二是战略降级,早在2024年9月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上,印度外长苏杰生就未被安排与美方高层进行双边会晤,甚至合影环节被排除在外,印媒直指这是“美方精心设计的冷落”。 2025年6月,苏杰生访美,美方接待规格骤降。与之相反的是美方却高规格接待了巴基斯坦军方领导人,甚至还共进午餐。 更具象征意义的打击是2025年G7峰会,等莫迪风尘仆仆赶到加拿大时,特朗普早就一溜烟飞回华盛顿了,连双边会晤都没安排,充分暴露了印度地缘价值的实质性缩水。 而这种降级又是因为美国烦透了印度的骑墙作风,比如美国想通过出售F-35战机和十年防务协议,将印度打造成“印太版北约”的关键支柱。但印度却坚持购买俄制武器,暴露其利用美俄竞争构建独立军工体系的野心。 再比如印度在金砖峰会阻挠去美元化,却又在俄乌冲突中狂扫打折俄油,这种战略精分突破了美国的忍耐极限。当5.7印巴空战捶爆印度时,美西方终于看清了印度的虚弱,中看不中用,进而导致印度作为“制华筹码”的效用锐减。 所以,特朗普才公开宣称巴基斯坦击落5架印度战机,因为与其耗费大量资源豢养一个既贪婪,又没啥用的“伪盟友”,还不如直接跟中国对话,顺便再逼迫印度回吐一些利益。 其实,莫迪政府一直在幻想同时实现四大不可能三角:既做金砖国家核心成员,又当印太战略关键支柱;既买俄罗斯打折油,又获得美国高科技;既用美西方市场赚顺差,又搞贸易保护主义护犊子;既借中国产业转移崛起,又在边境挑衅施压。 这套“全都要”的贪婪逻辑,最终触发了大国集体反制,这无疑是印度自建国以来首次碰到这种棘手情况。目前,有三种选择摆在莫迪政府面前,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需要付出惨痛代价。 印度的选择排序应该是:坚持骑墙>彻底投美>转向中俄。目前,印度正在拉拢中俄以制衡美国,自己当棋手,反而把中俄当棋子,但这种选择恰恰是最危险的。 因为当世界从“单极霸权”走向“多极制衡”时,系统会越来越复杂,投机空间会越来越小,印度式骑墙反而会最先出局。其根本困境在于:实力配不上野心,诚信撑不起博弈。正如米尔斯海默所言:大国博弈,小国最大危险是同时得罪所有巨人!
特朗普政府为啥要跟印度翻脸,真的要抛弃印度?其实,这事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投机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8-06 10:58:45
0
阅读:12
用户21xxx48
弄弄三哥也好,让他胜利的这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