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王耀武被特赦后,周总理劝许世友原谅他。谁知,许世友却痛哭着说:“济南战役时,他做的事,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原谅他!”
王耀武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他的拜访之旅,他首先接触了一些三野的将领,出乎他意料的是,其中不少人表现出了相当的宽容和理解。
他们认可他在改造期间的表现,也愿意接受他释放的善意信号,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应当向前看,这种接纳让王耀武稍感宽慰,也增强了他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然而,当他试图拜访一位关键人物,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坚决拒绝。
许世友明确表示不愿意见他,这如同一盆冷水,让王耀武感到困惑和沉重,他不太明白,为何许世友会对他抱有如此深的成见。
消息传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两位老战友促膝长谈,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许世友说,王耀武经过改造,思想确实有了很大转变,认识到了过去的错误,现在态度诚恳,希望得到谅解。
战争年代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大家应该放下包袱,着眼于国家建设和未来的团结。
然而,当话题触及王耀武时,许世友的情绪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听着周总理的话,眼眶渐渐湿润,最终难以抑制地失声痛哭起来。
他哽咽着对总理说:“总理啊,您不了解,您真的不了解!济南战役的时候,他王耀武干的事,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原谅他!”
许世友的泪水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回到了1948年那个炮火连天的山东战场。
当时的山东战场,国民党军形势岌岌可危,王耀武作为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坐镇济南。
但在此之前,他指挥的部队在莱芜战役中遭受重创,其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更是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全歼。
连续的失败使得国民党军在山东的机动兵力几乎损失殆尽,济南城实际上已成为一座被解放军包围的孤岛。
王耀武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继续固守,被解放军俘虏只是时间问题,为此,他曾专程飞往南京,面见蒋介石,力陈济南难以固守,建议放弃济南,将兵力收缩至兖州一带,以图保存实力。
但蒋介石出于政治和战略考虑,断然拒绝了他的建议,严令其必须死守济南。
王耀武陷入了极其艰难的两难境地,他手中虽有约十一万部队,但其中近一半是地方保安团等战斗力较弱的部队,真正能打硬仗的只有三个师左右的兵力。
而他的对手,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则集结了超过二十万经过战火锤炼的精锐之师,实力对比悬殊。
济南战役打响后,华东野战军攻势迅猛,外围的长清、齐河等据点很快被解放军攻克,随后,攻城部队迅速完成了对济南城的严密合围,切断了守军的一切退路。
尽管王耀武临危不乱,试图组织有效的防御和反击,但在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攻势面前,他的努力显得杯水车薪。
在东线,许世友和王建安指挥的第九纵队、第十三纵队和渤海纵队攻势如潮;在西线,宋时轮指挥的部队同样猛烈攻城,战斗异常惨烈。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一旁助力攻克的聂将军,为了加速战役进程,主动将助攻任务改为主攻,全力投入攻城作战。
战争的残酷性在这场战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激烈的攻城战斗中,许世友失去了两位情同手足的兄弟,王吉文师长和徐海珊师长。
这两位将领与许世友从红军时期就并肩作战,一起走过长征,一起经历抗日战争,在枪林弹雨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他们的牺牲,让许世友痛彻心扉,更让许世友怒火中烧的是,在攻城的关键时刻,王耀武的守城部队竟然使用了毒气弹。
这种严重违反国际战争法规、极其不人道的作战手段,造成了攻城部队的严重伤亡,这一事件,让许世友对王耀武的印象跌至谷底,他认定王耀武是一个阴险毒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这种仇恨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然而,关于济南战役中使用毒气弹这一事件的真相,远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根据后来披露的历史资料和王耀武本人的回忆,他当时确实接到了来自南京方面关于使用特种弹的命令。
但王耀武本人内心是抵触的,他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军人的基本道德,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一度试图拒绝执行这一命令。
但蒋介石方面绕过了王耀武,直接向其下属部队下达了使用毒气弹的指令,最终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王耀武在得知许世友的两位亲密战友因此牺牲后,内心也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包括震惊、无奈和深深的愧疚。
1959年获得特赦后,王耀武渴望开始新生活,真诚地希望能弥合过去的伤痕,拜访三野将领,特别是向许世友表达歉意,是他认为必须迈出的一步。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求得对方的谅解,也为自己赎罪,但许世友的断然拒绝,像一堵冰冷的墙,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挫败和痛苦。这种隔阂带来的无奈感,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