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之所以在南海跳得凶,最大的倚仗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的“永远不开第一枪”的国防政策。 他们算准了咱们不会轻易把事情闹大,所以才敢一次次试探底线,用最低的成本耍各种小花样,想在南海占点便宜。 就说仁爱礁那艘破船吧,从 1999 年就赖在那儿,几十年了锈得不成样子,菲律宾的算盘其实挺简单,就是想把这堆废铁变成“实际控制”的象征。 他们每年派船往上面送点补给,人员换岗像过家家似的,每次都故意把动静搞大,一边喊着 维护主权,一边偷偷观察中国海警的反应,去年他们那艘叫马德雷山号的登陆舰,船体都开始掉铁锈渣了,还硬撑着让士兵在上面挂国旗拍视频,说白了就是演给国际社会看——你看,中国没动我,这地方就是我的。 再看看最近的小动作,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船带着记者闯仁爱礁,故意往中国海警船跟前凑,被水炮警告了就赶紧喊被攻击,这种戏码三年来演了不下二十回,每次都能博点国际版面。 他们算准了中国海警会保持克制,最多用水炮、激光警告,绝不会先开炮,去年统计的数据显示,菲律宾在南海搞的所谓“补给行动”,有八成是在故意触碰中国管辖红线,但每次都见好就收,打完擦边球就跑。 有人说菲律宾背后有美国撑腰,可真要细究,美国也就是派艘驱逐舰在附近晃悠,嘴上喊着 支持盟友,真到菲律宾船被拦的时候,连舰载机都懒得升空,去年菲律宾船只在黄岩岛附近被拦,美国第七舰队的回应慢了足足 6 个小时,还是套话连篇的关注地区稳定,倒是菲律宾自己心里门儿清,美国的航母编队忙着在波斯湾盯伊朗,在南海最多算远程加油,真要动起手来,他们根本指望不上。 真正让菲律宾有恃无恐的,是中国不打第一枪的原则被他们当成了软肋,他们研究透了中国处理领土争端的路数:先警告,再驱离,最后才可能采取强制措施,而且每次都要留有余地。 就像 2023 年那次,菲律宾渔船故意冲撞中国科考船,中国海警船只是横向拦截,愣是让对方船身剐蹭后全身而退,这种点到为止处理方式,被菲律宾解读成不敢动真格,所以才有了后来变本加厉的挑衅。 但菲律宾怕是打错了算盘,中国的克制从来不是退让,而是把主动权握在手里,这几年南海岛礁的灯塔建起来了,气象站投入使用了,海警船的吨位一年比一年大,去年新增的 6 艘千吨级巡逻舰全部署在南海。 就像下棋,对方跳得再欢,咱们的棋子始终占着关键位置,真要是突破了底线,比如那艘破船敢搞加固,或者美军敢把武器搬上去,到时候就不是水炮能解决的事了。 而且,中国借着他们这破船,名正言顺地在仁爱礁实现了常态化监管,等于间接巩固了控制权,这恐怕是菲律宾当初没想到的,未来咱们还是得保持底线思维,既要守住“不首先使用武力” 的原则,也要让他们知道,真要是突破红线,那艘破船可护不了他们周全。 毕竟,耍小聪明或许能得点小便宜,但想在主权问题上动歪心思,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印度现在最后悔的事,就是派军舰去南海与菲律宾联合巡航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印度方面
【31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