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结束,贝森特回国就上CNBC节目,聊了聊谈判细节。他说中方来了七十五人,美方才十五人,人数差距大,感觉美方有点被动。 贝森特在采访里直白承认,中方代表冷静老练,让特朗普政府原本以为的谈判筹码显得不够用。 这次谈判的焦点集中在能源和贸易平衡上。美方希望中国调整对美能源产品的采购规模,试图通过增加中国对美能源进口来缩小贸易逆差。 但中方在谈判中坚持主权原则,明确表示中国的能源采购政策是基于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规律制定的,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做出不符合自身利益的调整。 这种立场贯穿谈判始终,体现了中方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坚定态度。 贝森特说,这次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会谈建设性很强,双方立场都更加精炼,相互之间的尊重和理解也有所增加。他提到,美方团队虽然精干,但面对中方的大阵容,确实需要适应对方的讨论节奏。 中方代表团人数众多,可能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从能源、贸易到法律、经济等,能够全面覆盖谈判中的各种议题,而美方人数较少,可能在应对复杂问题时需要更高效的决策,但也可能在细节讨论上显得力不从心。 从谈判的背景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自2018年以来一直持续,双方多次加征关税,影响全球经济。此次谈判是在双方多次交锋后的又一次重要对话,旨在寻求缓解紧张局势的途径。斯德哥尔摩作为中立地点,显示了双方希望以更平和的方式对话,避免对抗升级。 在能源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美国是主要生产国之一。然而,根据2024年的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NG仅占总量的5.4%,原油占比1.7%,这说明中国对美国能源的依赖度并不高。 中国新能源产业已实现全球领跑,光伏组件、风电设备产能占全球80%以上,美国清洁能源无法排除中国供应链。这使得中方在谈判中更有底气,能够坚持自主决策,不愿在采购数量上受外部压力。 贸易平衡问题一直是中美争端的核心。美方认为中国存在贸易顺差,要求调整,而中方则认为这是结构性问题,不能单纯通过采购来解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比如美方放宽对华出口限制。 中方在谈判中强调,贸易平衡应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能单方面要求一方做出让步。 贝森特提到中方代表冷静老练,这可能意味着中方在谈判中准备充分,策略灵活。例如,中方在谈判中可能提出了具体的反制措施,如对美加征关税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能源和汽车,显示中方在反制措施上的精准性。这让美方意识到,单纯的关税威胁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损害自身利益。 国际社会对此次谈判给予了高度关注。法国《世界报》分析指出,尽管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结构性竞争,但声调已经有所改变,华盛顿方面开始小心行事,以避免打破双边关系向好的趋势。IMF上调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中美关税战的“休战”为全球经济增添了积极预期。 然而,谈判中的实质性分歧依然存在。美方希望通过调整采购来缩小贸易逆差,而中方坚持主权原则,不愿在核心利益上妥协。双方虽然在斯德哥尔摩会谈中达成了延长关税暂停措施90天的共识,但未来的谈判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此外,特朗普政府可能面临国内产业界的压力,要求保护就业,但中方已采取的反制措施使得美方的筹码效力减弱。例如,美国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萎缩,多项数据拉响经济衰退的警报,这可能迫使美方在谈判中采取更务实的态度。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特朗普可能访华,这对双方进一步沟通和协商有潜在影响。如果双方能够继续保持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求共识,有望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如果美方继续坚持单边主义政策,可能会导致贸易摩擦升级,对全球经济造成更大压力。 总之,这次中美关税谈判显示了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博弈,也反映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方在谈判中展现的冷静老练和坚定立场,以及在能源领域的主动权,为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结束,贝森特回国就上CNBC节目,聊了聊谈判细节。他说中方来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8-05 12:53:03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