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徐峥筹拍《港囧》,500万片酬请王宝强回归,王宝强却摇了摇头,提出了一个“更狠”的条件:“我不要片酬,再给你投1000万,只要一成分红!”徐峥一听,当场就急了:“你小子想得美!”
这话听着像朋友之间的玩笑,但背后,却是他们这对昔日“黄金搭档”彻底决裂的导火索。
2012年,徐峥初次做导演,拍《泰囧》。
他把好兄弟黄渤和王宝强都拉了过来。
黄渤的片酬是300万,王宝强是200万。
那时的王宝强,名气确实不如黄渤。
他也体谅徐峥经费紧张,拿了个“友情价”,算是帮兄弟一把。
可拍到一半,经费真没了。
黄渤仗义,直接大手一挥:“片酬不要了,就当投资了!”
徐峥感激涕零,心里记下了这份情。
结果,《泰囧》上映后,票房大爆,狂卷12亿!
徐峥没食言,给黄渤分了5000万。
王宝强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同样是“友情价”出演,同样是为兄弟两肋插刀,结果一个拿了5000万,一个还是200万。
他心里嘀咕:“我不要多,但也不能差这么多吧?”
徐峥也有自己的道理:“他是投资人,你是拿片酬的。”
这事儿,就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两人心里。
有了《泰囧》的成功,2015年徐峥拍《港囧》时,再也不是那个缺钱的“小白导演”了。
他500万邀请王宝强,想重现“囧途”经典。
可王宝强这次学聪明了。
他看到了电影的巨大商业价值,也想分一杯羹。
他提出了那个“不要片酬,只要分红”的条件。
徐峥一听,立马拒绝。
他心里算得很清楚:自己不缺投资人,如果给王宝强一成分红,那其他投资人的利益就要受损。
而且,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需要靠“兄弟”帮忙的徐峥了。
他有自己的盘算,有自己的商业帝国。
没有了王宝强的《港囧》,票房虽然还不错,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有观众说:“没有了王宝强的‘傻气’,这部电影就没有了灵魂。”
最终,《港囧》的票房,也没能达到《泰囧》的高度。
从那之后,徐峥和王宝强,这对“黄金搭档”就此分道扬镳。徐峥甚至在公开场合说:“以后不会再和王宝强合作了。”
这世上的关系,大多经不起利益的考验。
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或许,他们当初的友情是真诚的,但当巨大的利益摆在面前时,人性的弱点,还是暴露无遗。
如今,他们各自发展,都有了不错的成就。可当我们再想起“囧”系列,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个傻傻的王宝强,和那个精明的徐峥,在旅途中的吵吵闹闹。
这段“兄弟情”,就这么遗憾地留在了电影里。
用户10xxx66
王宝强没黄渤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