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方或推翻承诺,同意对台出售潜艇装备;王毅的话,他们没听进去。 事情的起因是台湾

思念绵延不绝 2025-08-05 10:26:26

德方或推翻承诺,同意对台出售潜艇装备;王毅的话,他们没听进去。 事情的起因是台湾所谓的“自造潜艇”计划,台当局折腾了这么多年,潜艇项目一直卡在关键技术上。去年“海鲲号”原型艇因为美国设备延迟交付差点停工,岛内军方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候,德国MTU公司突然松口,同意向台出售潜艇用的柴油发动机,同时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也开始接触台方,讨论光电桅杆的合作方案。而且,德国工程师在疫情期间秘密赴台,协助安装鱼雷管加工设备,连蔡英文办公室都直接下场协调。 德国这次的转变其实早有端倪,2025年初,德国三党联合组阁协议里就埋下了伏笔。那份文件虽然表面上维持“一个中国”政策,却明目张胆地提出要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还把台海问题和所谓“印太战略”绑在一起说事。 这背后其实是绿党推动的“价值观外交”在作祟,他们总想在人权、民主议题上刷存在感,却忘了德国汽车、化工产业有 30%的出口依赖中国市场。 今年 7 月王毅外长访德时,特意在柏林会见德国总理,当面把话说得清清楚楚。王毅提到,中国当年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现在也希望德国能像中国支持德国一样,支持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继续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就是提醒德国别在台湾问题上踩红线。可从现在的情况看,王毅的警告显然没被听进去。德国一边说重视中德关系,一边又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让不少人质疑其外交政策的连贯性。 德国这么做的算盘其实不难猜,其一,台积电在德国德累斯顿的100 亿欧元投资案正在推进,台当局拿这个当筹码,暗示德国“合作才能双赢”。 其二,德国军工企业正面临产能过剩问题,莱茵金属、MTU这些公司急需海外订单维持生产线。2024年德国武器出口额创下 109亿欧元的新高,对台军售成了他们眼中的“肥肉”。 其三,德国想借台海问题提升在亚太的存在感,配合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刷一波政治资本。 但柏林显然低估了中方的反制决心,2018 年德国某企业试图向台出售装甲车零部件,中方直接暂停了中德汽车产业合作论坛。这次如果对台军售成真,稀土出口限制、企业制裁、外交降级这些反制措施都可能接踵而至。更关键的是,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宝马每年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超过400亿欧元,真要撕破脸,这些企业第一个不答应。 国际社会也不看好德国的冒险举动,欧盟内部已经有成员国私下表示,德国此举可能破坏中欧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日本媒体更是直言,“德国在台海玩火,只会让自己成为中美博弈的牺牲品”。就连美国智库也警告,德国对台军售可能迫使中国加速军事现代化,最终打破亚太军力平衡。 最可笑的是台当局的反应,台防务部门发言人声称“这是台德合作的里程碑”,却不敢提德国开出的天价,一套光电桅杆报价比美国同类产品高出30%,还要求台方必须采购等值的德国工业设备。岛内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哪里是军售,分明是把台湾当提款机。” 王毅外长说得很清楚:“台湾问题不是筹码,而是红线。” 德国如果执意挑战中方底线,历史会证明,这种短视的政治投机终将付出惨痛代价。毕竟在台海问题上,14 亿中国人民的意志不可动摇,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都注定徒劳无功。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